政策力度差异明显 内地棉农“雪上加霜”
棉市不稳、生产风险较大、比较效益较差等原因造成内地棉农对于棉花的生产不积极,而补贴政策的差异,更加使得内地棉农对棉花生产失去信心。今年,新疆棉花补贴的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也就是说以这个价格与市场价的价差来补贴,而内地棉农则是一刀切——定额补贴2000元/吨。目前,新疆的首批棉补已经发放到棉农手中,而内地的棉花补贴却始终停留在政策的出台上,没有实际的动作。
正是这种政策的差异,造成了棉农对于种棉的不同态度。今年,长江流域沿海棉区农户大多数每亩仅可收获正常年景的一半产量,按现在6.2元~6.6元/公斤的报价,按平均125公斤的籽棉产量,农户亩植棉毛收入才800元,就是把国家给的补贴全给农户,以2000元/吨的国补标准,农户可得补贴200元,加上800元的售棉收入,每亩是1000元。这个金额大约不足去年当地农民植棉收入的一半。所以内地大部分棉农开始考虑少种或者不种棉花。
业内人士表示,可以看出,今年新疆的目标价格补贴国家花大力气在做,而内地相对就比较简单,一刀切,给了2000元/吨的定额补贴,内地棉农的亏损已成事实,前期内地棉花卖到7元~7.4元/公斤,而现在因为基本上是统花,质量不好,所以卖到4元/公斤的也有,可以简单地算出,棉农的成本是拿不回来的,这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地棉花的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
提升质量是重中之重 模式改变助棉农增收
造成内地与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悬殊,除了政策因素外,质量的差异也对棉花的种植产生很大影响。近些年,我国的植棉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棉花质量问题,仍是企业吐糟的焦点。
目前,纺企普遍认为,新疆的棉花质量好于内地,而外棉的质量好于新疆。这也是造成内地与新疆棉农收益差距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便是被认为质量较好的新疆棉,也被纺企认为“没法用”。一位南方大型棉纺厂总经理表示,他往年采购大量的美国机采棉和新疆手摘棉,去年开始尝试采购新疆“机采棉”,结果发现所谓的新疆“机采棉”除了含有以前肉眼很难分辨的头发丝、异性纤维、包装残留物外,现在还出现了条状甚至块状的异物,且很难通过前纺工艺去除。该企业把这些新的异物带到新疆相关生产企业分析发现,竟然是由于使用脱叶剂和地膜后大量枯叶没有落到地面,而是挂在枝杈上被吸入机器与棉花混合在一起,大量的未降解地膜都混入了棉包,形成新的污染源。
据中棉所专家介绍,国内目前的棉种科研水平与美国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不至于造成国内棉花质量与其相比出现如此大的差距。目前中棉所研发了很多优质棉种,试验田的效果也非常好,无论是棉花长度、强度、还是马克隆值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品质完全可以和美棉、澳棉媲美,但由于棉花生产牵涉到了很多环节,从棉种研发到吐絮、收获、加工、销售是一条产业链,假如其中每个环节都出现一点偏差,最后很有可能得到一个被放大的结果。
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会长卢怀玉表示,内地的宜棉区依然适合种棉花,国家应该适当引导其种植优质棉花,不要抛弃它。他认为,无论纺织企业还是收购加工企业都应该对采购模式进行调整,转变为“订单模式”,即加工企业可以根据纺企的订单需求来组织棉花的收购加工,这种方式,可以从市场出发,逐级向前逼迫棉花质量提升,棉花加工企业会需求符合订单需求的资源,而棉农也可以利用广州纺织在网上轻纺城里面,包括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网和辅料市场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收入,从而有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稳定棉花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