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ICE近日呈现的“近弱远强”,外商和进口企业普遍认为一方面是由于12月/1月能抵港的美棉、西非棉、印度棉的数量已非常有限,装运已很紧张,国内用棉企业和贸易商的询盘减弱;另一方面是受近日中国政府将酝酿调整2013年滑准棉花进口关税和近日中国政府将低价采购美棉传言的影响。
据部分外商分析,由于2013年中国的棉花储备创历史新高,而且要保护棉花种植的意愿,因此即使滑准关税进口配额不做调整,增发的希望也不大,倒是加工贸易配额仍将占据主体。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主港并不限制外棉缴纳40%关税清关,一旦ICE主力合约持续在70美分甚至70美分以下震荡,或将引发青岛、上海、张家港等主港明年1-3月份报关的数量激增,届时国家有关部门是否会出台限制进口措施存在变数
从进口需求来看,巴基斯坦、中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对美棉的兴趣比较大,询价也比较积极,尤其是对低等级、低马值或长度偏短的东南、中南棉区特殊报盘皮棉的需求较好。部分贸易商反映,ICE近日的反弹限制了保税棉的出货,一些打算订货的棉纺厂因保税棉报价上涨而暂时选择观望,外部商品(大宗农产品)的恢复性走高是引起ICE反弹的主要动因。
11月20日,某青岛公司报价如下:巴西棉SM1-5/32″报价19600元/吨;巴拉圭棉,SM1-1/8″报价19400元/吨;阿根廷棉,SM1-1/8″报价19100元/吨;美棉SM1-1/8″报价19200元/吨;象牙海岸棉SM1-1/8″报价19300元/吨;澳棉SM1-5/32″报价19800元/吨。由于澳棉、南美棉花需求的客户比较稳定,有些厂家只愿意采用美棉或印度棉、西非棉,因此整个保税棉销售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