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力资源的制约。无论是普工蓝领,还是高端白领,都呈现出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虎门服装行业从业人员高峰期超过35万人,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不断减少,不少企业从批发贸易商和贴牌制造企业转型为品牌创造型企业,需要拓展销售渠道,设计、营销、管理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
第三,资本要素的制约。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金融放贷政策又在收紧,企业往往被迫寻找过桥资金,成本和风险极高,且难以持续。
第四,思想观念的制约。不少老一代的企业主局限于代工制造小富即安的思想,领导阶层没有做到思想的解放与突破,一部份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
第五,规划滞后的制约。早期对服装服饰市场缺乏刚性规划,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专业市场建成后,经营效果、效益不甚理想,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没跟止,比如道路、交通、食宿、文化等配套设施并未能同步完善。
记者: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虎门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朱华泽:我认为,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虎门服装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式是外贸转内销、代工转品牌。
其实,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三资企业转内销,激励企业转型做品牌商,向以研发和营销为主的总部企业转型。
从升级的角度来看,虎门服饰产业的升级包括:第一,品牌升级。要不断加快推进服装品牌战略,打造虎门城市形象名片。虎门是中国纺织服装业重要集群,有着“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去年还获得了“中国童装名镇”称号,如今也正在申报具有唯一性的全国知名休闲服装品牌创新示范区。这些城市品牌形象的对推动服装产业和服装品牌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标杆意义。
第二,营销升级。电子商务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虎门提出“产业升级、电商先行”口号,先后建成八大电商产业园。虎门现有电商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90%以上与服装服饰关联。2013年虎门服装电商销售达到了219亿元。
第三,质量升级。技术、设备、管理的全面改革改造,实现服装行业的品质升级。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品牌都是因为质量问题,甚至是某批次货物不达标,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兴盛历程艰难,衰败时只在瞬间。包括政府和协会近年都在推质量标准化,甚至细到衣服的标牌都严格按照标准印制。路人和司机途经虎门大道都可以看到中间服装品牌广告长廊上都醒目地写着“品牌振虎威,质量兴门风”的质量兴镇口号。
品牌、电商、质量是虎门服装升级的三驾马车
记者:虎门服饰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朱华泽: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大趋势。目前,东莞动漫衍生品企业多达1000多家,涉及服装、玩具、文具、鞋帽等行业。虎门应该以影视动漫为载体推动虎门童装品牌及其衍生产品的互动融合,延伸服装品牌的价值链。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几家有一定知名度且有不同形象特征的童装品牌,编撰一个具有正能量的故事,共同摄制成一部大型动画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间段首映和全国地方台重播,以此打造出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动漫品牌。
这样的动画片将成为中国首部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形象,以旅游景点为背景的大型原创动漫系列片。这不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能把虎门的童装品牌整体带动起来,树立一批高品质的有影响力的童装品牌;也将是一个受益无穷的项目,以相关品牌为依托,可以注册玩具、旅游纪念品、书包、文具、鞋帽、食品包装等衍生产品,具有无限的可开发空间;甚至可以以此树立一支东莞城市的文化标杆,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城市形象。
除此之外,其实我们还设想在黄河时装城一公里范围,以服饰产业为核心,打造4A级休闲旅游购物景区,以此来提升虎门未来的城市地位及产业空间。虽然东莞产业、文化、旅游的互动融合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势必会成为虎门乃至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和重要驱动力,而时尚消费的刚需用品服装是作为突破口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