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关注的并非2014年具体的时尚事件,这里颉取的是2014年影响时尚产业发展的趋势关键词,选择标准是未来对时尚产业的业态可能带来的深刻变化。
对于未来的一年,时尚消费行为无疑将会发生明显的转变。首先很多转变都与科技相关,时尚与科技的关系正变得前所未有地相融。同时消费者的生活态度也在发生扭转,他们开始关注“奢侈的内涵”,注重多元价值观以及更为注重隐私、身份、道德感、甚至更愿意接受不完美。
这种多元文化论也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和反应速度,即时应对多样化人群的不同品味、习俗、喜好和消费习惯。总体来说,2015年品牌将更难预测和掌控消费者的喜好,甚至对于“时尚”或“奢侈”也需要重新定义。
可穿戴技术
科技与时尚产业的关系日益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方式相处,可穿戴技术尤其典型。“可穿戴设备”是随着2013年跑步热的雪崩式蔓延而集中爆发,苹果AppleWatch几乎代表了可穿戴设备的最高水平,对市面上的已有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产品将造成难以预计的冲击。
而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之大也完全可以预测,据投资银行科恩公司(Cowen)预计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价值将在2020年前达到1700亿美元(约1045亿元人民币)。基于此,最近的时装秀已悄然转变为“可穿戴设备季”,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包括ToryBurch与FitBit在智能时尚配件设计上展开合作;RalphLauren推出了被狠狠吐槽的Ricky包,而据称LVMH也准备开启智能手表系列。
总之,可穿戴技术已经在彻底改变时尚产业的格局了,我们可以继续期待披上时尚马甲的科技单品或时尚品牌的“科技心”品,旨在改变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并自娱自乐。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并非新的话题,只是大多数时候对于品牌来说只是更多停留于想法或营销层面,而未真正付诸行动。
关于可持续性,快时尚难咎其责。目前的共识是由于快时尚们的持续扩张,每年被消费的服装数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地球资源会被大量消耗,当然也就不会对服装生产链的生态改善有什么贡献。所以近年来快时尚们频频推出的“旧衣回收”并非什么公益项目,简单来说是对快时尚模式的救赎。
奢侈品也开始把“可持续”放到实践中,实验室里的纺织品创新开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比如在今年的《纽约时报》国际奢侈品大会上提到Kering对实验室的改革,设计师可以参考更环保的材料库,包括新的鞣技术(其在处理过程中除去金属)。另外Kering集团宣布成为最可持续奢侈品企业的计划,旗下品牌BottegaVeneta因其全新的环保技术而获得一项LEED奖。
可持续性对于品牌来说至少包括公平交易、可持续采购和生产于环保工厂等。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如何成为道德消费者。消费者希望奢侈品品牌能够为产品或服务赋予更深层的内涵,并关注可持续性,从而促使奢侈品供应商利用伦理道德方式追求更崇高的社会责任。
甚至有一款令公众更好认识品牌社会责任感的时尚追踪器ModeTracker出现:这款工具有助于品牌更好地向公众介绍自己的生产方式,环保承诺以及员工工作条件承诺等内容。这无疑是趋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