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第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制鞋业,今年经历残酷挑战。很多鞋企扛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却没扛过2014年。鞋厂关停、老板跑路的消息陆续传来。不论是材料供应商还是工厂,都表现得小心谨慎。为保证资金链安全,他们改变了过去长期的生意习惯,一切现金操作,先收钱再出货;或是关掉工厂转做贸易公司,将订单外发。然而,随着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和成熟,分食国际订单已对东莞制鞋业形成巨大冲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好像一场急病,来得快去得快;而今年的形势犹如慢性病,下猛药也没用。“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有鞋企高管如是说。悲观气氛中,整个行业都在寻找出路。
形势逼人
“鞋厂在东莞生存的寿命是个未知数,普通的来料加工基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今年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
位于厚街的宝鼎鞋厂,开厂已经有13个年头了。这个冬天,从表面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同,从厂区到办公室,所有员工各就各位,生产正常有序,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宝鼎的副总经理王仁国说,从2008年开始至今,东莞鞋业形势一直在走下坡路。今年,东莞的鞋业遭遇的更是“血的挑战”。
人工、社保要求提高一个厂年增开支两三百万
“工厂就是夹心饼,工人工资涨,社会福利待遇一直有要求,客人订单价钱在下降。今年开年以来,工人工资又上涨了200元,平均工资去到3200元。”王仁国拿起计算器计算:今年每个月工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16万元,社保支出多了三四万元,两项加起来工厂每个月的负担多了20多万,一年多了两三百万的负担。
自2009年开始,宝鼎鞋厂每年过完年回来就要涨工资,不然招不到人。今年东莞对工厂购买社保的要求也提高了。去年政府要求企业给员工购买社保,参保人数要达到50%的员工人数,今年是要求要给75%的员工购买社保,社保基数也提高了100多元。今年员工的社保提高到每个月598元,其中工厂负担部分大概是400元。即便如此,很多工人还不愿意买社保。工人们反映,回老家以后,社保转不回去。看病就诊要到指定的医院,转诊报账比例又不一样。企业要掏钱给工人买社保,还要逐个去做工作。至于工厂相应的硬件设施,环保、劳保、员工体检等等,以前政府部门只是抽查个别企业,今年是全面检查。
订单一再减少一双鞋利润几毛美元
国外客户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客户都要求出货前要看测试报告。2002年之前,只要做出来像只鞋子,全部“出出出”。今年以来,就是一个线头,哪怕是胶水线,都有客户发图片要求整改。
工厂生存环境越来越严苛。本来各项支出成本都在增加,又遭遇今年大市不妙,订单不仅减少,客户还不断压单价,平均从原来基础上再降0.5美元。而一双鞋的利润本来就薄得不能再薄,也就几毛美元。鞋厂还有传统的淡旺季,比如三、四、八、九月,这四个月的淡季要其他月份做的单去填。“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之下,鞋厂在东莞生存的寿命是个未知数,普通的来料加工基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今年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王仁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