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成本:东莞越来越高鞋企空间收窄
“目前,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工人工资是1500元左右,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未来做鞋子的趋势,生产部分应该是往这些地方转移。”宝鼎鞋厂的王仁国分析,在政策、材料、资讯以及配套等各方面,东莞是最成熟的,但由于劳工成本越来越高,鞋厂在东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将来,做高端鞋、自主品牌、顶级鞋的这类鞋厂可能生存空间比较大。现在来料加工的鞋厂拼的是工人管理、客户的实力。“未来三五年能够存活下来的,那就是很厉害的鞋厂。”
约3年前,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宝鼎把部分部件发给监狱代工,比如做链、缝珠、绣内里。如今,东莞不少鞋厂都有在走这个途径,最少有50%以上的工厂,都在不同的区域由监狱承包去做这个手工的工作。大的工厂,像华坚、兴昂更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企业信心:明年不乐观后年也许会好
王仁国预计,明年更艰难,订单量将继续减少,更多地分到越南、印尼、墨西哥等,总量就这么大,而且客人单价不加,在东莞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鞋厂的生产空间会越来越小。除了此前比较大的鞋厂玖鑫、兴鸿的倒闭,在最近几天,宝鼎周边又有两间较大鞋厂关停,“已经搬迁到越南”。
“明年不乐观,后年也许会不错。”肖海波相对乐观一些。他说,前两天的新闻显示,今年美国经济非常好,达到5%的增长,美国经济好起来,明年会带动欧洲好起来,后年大环境就会好起来。现在是黎明之前的凌晨5点钟,明年撑下去,后年就天亮了。
鞋企转型
“工厂店的成本比较低,基本上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做,尽管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功,但企业确实是很积极地在进行调整。”
实际上,就在早两年,宝鼎还打算在四川达州扩厂,2011年在那边拿下一块地,打算建厂,但是发现劳动力短缺不仅仅是东莞的问题,内地同样缺工。于是果断决定转型,从建工厂改为建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便是正在建设的四川达州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
投资转向:斥巨资搞第三产业
工厂生产方面也在调整。王仁国说,“我们现在接的单,也在往品质比较高、难度比较高、别人做不了的鞋子这方面去努力,从而延长工厂的生命力。”走“少量多款”的路线,工厂规模也会缩小,留下的更多的将是精益化生产的作坊。
鸿运鞋城也在加速转型的步伐,提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皮料买卖,鸿运董事长卓木雄直截了当,“没利润、风险大,今年干脆不做”。为了平衡风险,不久前,他斥巨资搞起综合广场,更多地投资到第三产业领域。
于去年11月份正式开业的鸿运3号外贸城,经营形势不佳。卓木雄又再投入亿元开发四期项目。他认为,虽然今年市场萧条,但危机也是机遇。厚街的鞋材专业市场发展已有高集聚效应,因此要舍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