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崛起
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50%供应到东南亚。
据“鞋博士”王勇均分析,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已直接冲击中国鞋企的生存,东莞鞋业很难独善其身。他注意到今年一个独特的现象: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制鞋订单都在大幅增长,只有中国的订单是同比下滑的。
皮料供应:1亿皮料近半供应东南亚
肖海波在厚街河田经营皮料生意已经18年。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50%供应到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这些鞋厂当中,从东莞搬过去的大概占八成,越南、印尼、柬埔寨等本地的鞋厂大概占两成。”
他说,由于这些地方每一个县城的人口都是很分散的,所以鞋厂规模都不大,基本都是几百人规模;而从东莞搬过去的厂都是两三千人的规模,因此通常都要在不同的地方设好几个分厂。也有人建议他去越南做皮料市场,“但我觉得条件可能还不太成熟,工厂太过分散,配套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专业市场目前比较难做起来。”
物流成本:寄越南35元寄温州20元
前两年,越南那边工厂少,物流成本也高,肖海波寄一个样品过去,快递费很贵,要200元;今年,寄一个样品过去只需要35元,寄到温州则要20元。因此,可以看出越南的物流成本已经跟国内差不多了。“这说明现在那边的工厂已经多很多了,快递量大,物流的成本自然降下来;另一方面,工厂去那边成本低,更有利于创业。”
“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家基本上是零关税,而中国多了关税,工厂接单少了关税优惠的优势。”在东莞本土鞋厂老板刘劲看来,东莞制鞋目前主要还是做外销多,这块主要还是受东南亚等新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