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给客户赊账因企业倒闭风险提升
从今年5月份开始,王永培就意识到,今年要死掉一大批做鞋子、做皮包的。“银行贷款更难了,招工更难了,订单少了,企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提升,所以我也没信心了,不敢给客户赊账,全部改现金,要不宁可不做。我怕他们倒闭啊。”他甚至举例说:“我卖100万的皮料给客户,赚他5万元,如果我赊账给他,万一他跑路,我自己要亏95万元,那我不是死翘翘?你说我怎么敢冒这个风险?”
按照王永培的说法,他往年卖1000万的皮料,做500万现金,然后可以有500万的赊账给工厂。“今年以来,我估计企业倒闭的风险提升,所以改为做900万现金、100万赊账,这样来控制自己的风险。”
王永培所在的厚街鸿运皮料市场,有皮料商上千户。据他所知,今年做不下去的,或者干脆跑路的估计超过100家,赚钱的不到10%,其他都是持平或者亏损。作为鸿运最早的一批商户,他说,原来鸿运鞋城很多工厂店,今年形势差,有些企业连工厂店都关了。现在继续在经营的工厂店估计连一成都不到了。鸿运经营方主动降租20%,与商户共度时艰。
“开一个普通的皮料铺,起码要三五百万,所以,皮料商一般都是有一定家底的人。”王永培说,按照今年的形势,如果拿出1000万做皮料生意,估计一年赚不到20万,如果放银行还有50多万的利息。这样的话,谁还愿意做实业呢?
供应商收缩工厂尽量接现金单
与王永培一样,在厚街经营了18年皮料生意的温州人肖海波,今年也全部改成了现金生意。“工厂打钱过来,我们发货过去。全部用现金来做,健康稳定。但也存在瓶颈,没有杠杆,发展比较慢,有一块钱只能做一块钱生意;如果有一定的杠杆,一块钱可以做几块钱的生意,控制好杠杆,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在肖海波看来,中国的工厂破产没有很好的机制,作为供应商完全要靠工厂的信用和自律。所以,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供应商没办法只有做现金才敢做,不是现金宁可不做。他从两三年前开始收缩,到今年,客户从原来四五十个工厂收缩到四五个工厂。
只认现金的不仅仅是材料供应商,工厂接单也显得谨慎,尽量接现金单。专注鞋业20余年,曾在多家中大型台资、港资等鞋企担任过生产技术总监等职位的“鞋博士”王勇均介绍,在他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鞋博士”平台上,每天有很多工厂希望通过他找到订单,但大家都想做现金,不想通过贸易公司,因为通过贸易公司不是做现金,有一个资金周转期,企业都不敢接单。
“今年以来,在惠州出现的大量鞋业工厂倒闭,主要是鞋厂被国外的贸易商坑了。”肖海波分析,由于惠州很多鞋厂从国外贸易公司接单,都是二三手订单,也就是原来大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自己出来做,实力都比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工厂的货款收不到,资金链断裂,只能倒闭。在东莞也有同样的情况,由于订单不足,工厂只要有单就会接来做,所以也难免遇到这类坑爹的贸易商。
“今年以来,我对客户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只做现金的订单,没有现金订单,宁可不做,客户欠款对工厂风险太大。”东莞本土的鞋厂老板刘劲,已经做了20多年鞋业,身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他对鞋业趋势的洞察力常常为同行赞叹。但现在他的预测同样沮丧:“不仅是明年,未来3到5年,经济形势都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