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增销售收入14亿元~20亿元
“超仿棉项目”效益明显
热点事件:7月30日,国家科技部组织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进行验收。“超仿棉项目”下的“新型超仿棉PET聚酯纤维制造产业化技术开发”、“国产PTT聚酯纤维制造成套技术开发”、“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强化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以及“新型超仿棉聚酯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等4个课题已分别完成了验收工作。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拨款8000余万元。
编辑点评:被称为我国纺织工业有史以来第一大项目的“超仿棉”项目,自立项以来,共有25家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参与,涉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化工、聚合、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链上的企业。“超仿棉项目”最重要的成果在于突破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出超仿棉聚酯纤维、面料等系列新产品,新增销售收入达14亿元~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3亿元,节能减排产生经济效益约8000万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价格机制形成
棉花价格大幅下跌
热点事件:11月中旬,ICE期棉跌至5年低点,跌破60美分/磅。国内棉花价格应声下跌,特别是国内棉花市场失去“收储”的支撑,棉价回归市场化,今年新棉一上市,棉价就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加之国内纺织用棉企业对于新政策下的棉花市场摸不透,对于棉花补库意愿不强,需求的低迷更让棉市雪上加霜,国内的新棉价格相比去年大幅下跌。
编辑点评:今年,国内棉价一路下跌,使棉纺织企业的成品库存不断贬值,企业亏损严重。但可喜的是,棉花新政实施至今,我国棉花领域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效果初显。不管是棉农交售籽棉,加工厂收购籽棉,还是纺织企业采购皮棉,更多的或者唯一考虑的因素就是市场需求,在这个价格机制形成的过程中,棉价下跌,棉纺织产业链要经过一轮痛苦的过程。这是我国棉花政策改革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棉花市场化改革中纺织用棉企业必须接受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