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蚕茧价格,对于商家来说是件好事,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价将会很难降下去了。
日前,全国各地秋茧收购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蚕茧价格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蚕桑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茧丝绸行业,产业链长,每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影响蚕茧价格,并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因此,蚕茧价格的高低不但决定着蚕农蚕茧产量的多少,也决定着蚕茧经营加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以江苏省为例,进入10月份后,秋茧陆续开秤收购,从价格来看,今年收购价同比下降一成以上。市场人士分析称,原因主要是终端消费持续低迷,丝绸制品等消费量明显下降。除了市场需求减弱这一主要因素外,无疑目前蚕茧收购机制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低,农、工、贸利益长期分割,也使得蚕茧的优质优价得不到体现。
那么如何公正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农、企双方的互惠共赢呢?很多蚕茧生产地的政府、企业等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记者通过分析三个实例,以期能为蚕茧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实例一: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
今年,山西阳城启动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启动的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使蚕茧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吻合,蚕农第一次与市场联系起来得到了实惠。
为了蚕农企业两利双赢,保护蚕桑产业,今年,阳城县政府在出台每公斤优质茧补助蚕农4元的扶持政策的同时,探索实行议价机制。由阳城县商务局牵头搭建一个平台,组织物价、蚕桑中心、全县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蚕农代表和企业代表在一起,以商议的方式确定价格。
阳城今年分春夏秋三季进行了三次议价。春茧收购时,蚕农提出每公斤46元,企业提出的价格是36元,双方讨价还价,以43.2元的价格成交。夏茧(早秋茧)收购时,蚕农价格从40元降到34元,企业方从28元升到30元,未能成交。最后由蚕桑合作社以34元价格收购,后转交给一家企业烘干、利用。秋茧收购时针对夏茧的波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竞价方式。卖方暗标的,本地三家企业各自独立报价,还吸收县外企业参加。议价程序:蚕桑联合社拟定基准价,各企业采用书面形式报价,最高报价达到和超过基准价,或低于基准价但低幅在5%以内的,以最高报价作为成交价。
成效:据了解,今年蚕茧总收入达1.55亿元,人均收入达2700多元,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采取议价新机制后,山西阳城县蚕茧定点收购,以质论价,渠道统一,小商小贩无空可钻。很多商家表示,今年“毛脚茧”不见了,收购的全是高质量的“化蛹茧”,将大大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和生丝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