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纺织机械行业,形势低迷、订单不足、转型升级已经被喊了无数遍,各个企业也都卯足了劲求创新、谋发展,可不少企业还是很困惑:努力了半天,投入成本也没看到什么成效,反而带来了资金流不畅的困境,到底该怎么转型才能保住活命?近来,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有被采访对象提出这些疑问。
世上只有倒闭的企业,而没有倒闭的行业。企业家可以扪心自问:公司具备与国内外同行们竞争的能力与手段吗?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吗?具备对市场快速反应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吗?有吸引、激励各类人才的长远机制吗?有按照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建立的生产经营模式吗?如果上述打分是高分的话,说明企业可以在大风浪中从容应对,反之,要想存活,只能因时因地进行转型。
“三新”破解迷局
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与创新高效同步,不是所有企业都去追求高端设备,应当量力而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产品大量库存,投出去的钱都积压在仓库中,不能形成现金流。转型升级目的是尽快扭转亏损局面,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用新思维、新模式、新途径来破解。
还有一些企业听说有产学研结合的范例便纷纷效仿,到处找有纺织院系的大学签订协议,以此证明自己的产品有研发概念。这些企业除了抄技术、抄思维、抄办法之外,其他什么创新成果也没有,正是这种盲目模仿的思维把自身推向了绝望的境地。
为了避开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固有生产思维,上海一纺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开启纺机设备从标配到“私人定制”的新模式。并且提出三个坚持: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通过创新设计,真正把设备单机实际效能搞上去,满足用户需求;坚持与国际一流精梳设备比肩,开发新一代高速智能化精梳机。
东杰专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臧晨东说,对于一个纺织机械专件企业而言,无论如何转型,团队都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公司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是公司持续发展广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公司员工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因为就专件产品而言,60%以上的产品运行靠人工,团队作为一个系统运行,只有稳固才能保证质量均衡。目前正是接受转型升级洗礼的好时机,公司可以借此机会寻求新思维,拓展新途径,把品牌推向国际主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