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纺织企业大迁移之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仍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纺织企业老板跑路、失联、工厂倒闭等事件时有发生。
纺织企业困局
广东一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倾诉:“我们国内外每吨皮棉价格相差大约3000元左右,国内现货还紧张,这正常吗?我们材料成本比人家高,人工成本也比东南亚高,纺织服装企业路在何方?中国纺织企业怎样和国外企业公平竞争?”
在作为中国纺织企业集中地的浙江,一张姓纺织企业负责人亦有同样的感慨。他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后,大多纺织企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出口订单减少,纺织企业曾一度出现用工荒,棉花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让所有纺织企业都举步维艰。而另一方面,创新力不足,研发周期过长,研发成本畸高,同样也制约着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过,这与企业整体生存环境有关,其研发费用与企业整体营收是成正比的。”他解释说。
国际棉花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体棉花收成颇为不错,欧州、美国、巴基斯坦今年大丰收,印度一路高涨成为棉花主产国,我国新疆、山东、河南等棉花主产地亦是大丰收。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棉花库存1200多万吨,而目前每年实际总用量为680万吨,预计今年产量为660多万吨,配额89万吨.总供给将超过1969万吨,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库存量来看,就算不再收储,我国3年内不会缺乏原材料。
而与巨大的棉花库存和丰产相悖的是,短期供需和市场现货依然偏紧。
内外价差较大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和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47%,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籽棉交售率(占已采摘的比重)为56%,同比减缓6.5个百分点;棉花加工企业新棉加工率(占已交售的比重)为29 %,同比下降21.2个百分点;新棉销售率(占已交售的比重)2%,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新棉采摘进度为39.8%,同比减缓14.8个百分点、籽棉交售率为76.6%,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籽棉加工率为29.9%,同比减缓21.4个百分点;销售率为0.6%,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而下游产业链如纱、布市场成交冷清,棉纱的价格继续下跌,纺织企业仍然谨慎采购皮棉,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出现下滑。
期货方面,目前国内标准级棉销售均价14821元/吨,纽约棉花期货12月合约结算价63.00美分/磅,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按1%关税计算,折合人民币进口成本11912元/吨,较上周下跌126元/吨,跌幅1.1%,低于国内市场2909元/吨。
国际方面,棉花主产大国的印度其国有棉花公司尚未开展大规模收购,据了解,官方拖延收购是由于目前籽棉水分过高,预计收购将于11月初展开,届时籽棉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有所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我国新疆新棉陆续出疆,有利于缓解目前市场资源偏紧的状况,外棉会出现承压下跌。但无可否认的是,进口棉比国内市场棉花价格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