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3省区85县市2290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62.1%,同比下降13.5%,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同期平均值)下降10.5%,其中新疆采摘进度为60.5%,同比下降18.1%;全国交售率为60.4%,同比下降11.6%,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下降6.2%,其中新疆交售率为75.6%,同比下降11.3%。目前,新疆加大入库协调力度,预计将对新棉交售形成促进。
长绒棉籽棉价格上涨,新皮棉已有售,旧皮棉价格受冲击大幅续降。10月21日,新疆长绒棉到厂参考价格:137级27500元/吨(较上周下跌300元/吨),237级26600元/吨(较上周下跌200元/吨),337级26100元/吨(较上周下跌100元/吨)。10月24日,阿瓦提长绒棉籽棉主流价9-9.3元/公斤(衣分33%,水分11%,较上周涨0.3-0.6元/公斤),一些衣分偏低的价格在8.50-8.70元/公斤。不少棉企担心长绒棉增产会造成市场供需的“逆转”,因此调整籽棉收购步伐。轧花厂对质量把关趋于严格,更加重视销售,部分轧花厂“以销定产”、“量力而收”。10月23-24日,阿瓦提个别厂家已有长绒棉销售,137级提货价在25300-25700元/吨,运抵山东价格在26700-27000元/吨一线。按照轧花厂成本24800-25400元/吨的情况来看,轧花厂利润微薄,存在上调皮棉价格或压缩籽棉价格的需要。今年长绒棉产量比去年的3.5万吨增接近1倍,上调价格下游纺企能否接受显得非常关键。随着“银十”中高支纱行情的回暖,部分纺企60S以上紧密纺订单上升,长绒棉需求随之上升,因此需关注11月上旬下游对价格的接受度。
进口棉价格小幅反弹,询价、出货速度较快。近期新疆棉花快速上涨之后,与进口棉相比,在质量(马值不好,三丝多)和价格(22日,阿克苏3128级站台提货价14700-15100元/吨)上均不具备优势,因此纺企又把目光转向了港口外棉。同时受港口已清关高等级外棉相对较少的推动,进口棉短期热市,价格小幅反弹100-200元/吨。其中印棉由于所剩棉花整体的质量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气氛稍差,价格平稳。美棉、澳棉购销活跃,由于资源较少,港口已出现紧缺局面。10月22日,青岛港印棉S-61-5/32主流报价14800-15000元/吨;优质美棉SM级主流报价16000-16700元/吨;澳棉SM1-5/32主流报价16700-17000元/吨,部分优质澳棉SM级涨至17200元/吨。港口棉花入库明显少于出库,保税棉库存量进一步减少。令据青岛、张家港等地的一些贸易商反映,目前一般贸易配额一票难求,价格上涨。
周末统计: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微涨0.11美分/磅,涨幅0.15%,月末价位74.43美分/磅(参见:表一)。按1%关税和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价格分别为11708元/吨和13930元/吨,与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128B棉相比,国内棉价与进口棉的价差分别为3060元/吨和838元/吨。

纯棉纱价格持续阴跌,由于下游厂家节后补库,销量局部稍有好转。厂家根据库存及原料使用情况调整幅度不同,因此价格表现较混乱。优质普梳纱仍占主流,低档气流纺纱零散成交。高配精梳纱订单交易,高支纱也较疲滞,主要是缺少外单,纱厂出货压力明显,不乏压价出货现象。近期棉花价格上涨,而纱线价格却持续下调,使不少企业陷入成本倒挂状态,经营更加困难。下游仍无明显起色,坯布库存缓慢消化,价格跌落,中间商家依旧看淡,随用随买。周末统计:纯棉纱线代表品种C32S、JC40S的售价收幅续降,销售价累计分别下降210元/吨、290元/吨,月末分别运行在23070元/吨、27360元/吨的价位上。(参见:表二)
周末部分市场棉纱价格情况:钱清C32S价23800-24300元/吨,JC40S价27600-28100元/吨;西樵C40S价25300-26200元/吨,JC40S价27900-28200元/吨;昌邑C40S价24500-25000元/吨,JC40S价28200-28300元/吨;南通C32S价22100-22500元/吨,高配C40S价234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