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国内棉花市场正式进入2014/15年度,即“后收储时代”的第1个棉花年度,也是我国首次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年度。这个月虽已进入纺织业“金九”传统需求旺季,然而“旺季”行情难免落空也在业内的预料之中。9月17日中国棉花目标价格直补细则的出台,搅动棉花市场的相对“平稳”运行。以此为界,国内外棉花期现货价格联动大幅下调,内外棉价超跌。与此同时,国内纯棉纱布行情并未因旺季的到来而明显升温,依然清淡疲态运行,价格跟跌棉花。
9月,ICE期棉大幅震荡下行,价格累计止涨超跌。上中旬,ICE期棉行情大幅震荡。月初一周因受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全球增产预期、中国需求下降、印度和美国德州棉区降雨等多方面因素的打压而大幅跌破70美分/磅。8-11日,在USDA9月报调减美棉产量的利好刺激下反弹,ICE期棉强势四连涨,其中,近期1410月合约于9月10日收复70美分/磅强支撑位失地,11日收于本月的最高价70.79美分/磅。而下旬,ICE期棉行情受中国政策面消息影响以大幅下滑为主。18-25日,受中国棉花目标价格直补细则出台及明年减少进口配额等多重利空消息打压,ICE近期1410月合约八连跌,累计下跌5.13美分/磅。25日收于全月最低价61.49美分/磅。全月统计,ICE近期1410月合约结算价累计下降5.64美分/磅,降幅8.34%。月末价位61.96美分/磅,接近60美分/磅的低支撑价位。(参见:表一)。
9月17日,国内棉花直补细则的尘埃落定,引领郑棉期货合约及国内现货皮棉价格加速下跌。2014/15年度国内棉价开始回归市场,内外棉价差也将逐步缩小,国内棉价有望向进口棉港口完税价靠拢。
郑棉近期1411合约以震荡大幅下行为主,月底超跌反弹。9月17日之前,期棉市场在苦苦等待直补细则中行情以震荡为主,近期1411合约价格累计下跌100元/吨。18-25日,使棉价失去支撑得中国棉花目标价格直补细则出台后,近期1411合约亦上演八连跌,累计大幅下跌725元/吨,25日收于全月最低价14015元/吨。但在25日发改委等八部门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明年3月底前储备棉暂停投放和进口配额原则上不会增发的政策后,近乎绝望的棉花期货却在26日迎来“惊天大逆转”,郑棉大幅反弹涨停。目前,国内利空基本出尽,不再增发配额等利多消息浮现。从基本面看,业内人士认为郑棉底部已现,但大幅上涨困难,后市运行有望转入底部震荡,上方压力在14000元/吨,下方支撑在13000元/吨。全月统计,近期1411合约累计下降540元/吨,降幅3.64%,月末价位14300元/吨。郑棉主力1501合约于24日跌破13000元/吨的关口,25日低至12660元/吨,月末价位13410元/吨。
棉花直补实施方案公布前的9月上中旬,国内棉花现货运行较平稳,延续日日微幅下调的节奏向郑棉期货主力合约及进口棉价格靠近。但方案公布后的9月下旬,现货价格跌幅明显扩大,日跌幅大致在150-200元/吨。现货交易依然无量。由于抛储已于8月底结束,新花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棉花供应“真空期”,纺企采购部分外棉、转售的国储棉和新疆兵团棉花等来过渡。虽不少纺企都反映库存告急,但因预期国内棉价仍将有较大下降,所以目前仍随用随买以减少风险。
月末统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累计超大幅下降1614元/吨,降幅9.50%,月末价位15378元/吨。价格比电子撮合1410合约高1113元/吨、比郑棉期货1411合约高1078元/吨。(参见:表一)
国家棉花直补政策虽已落地,但补贴具体价格是9-11月平均价,轧花厂要等到11月才能计算成本,市场看不清棉花价格的“底部”,造成棉农不愿售,棉花企业不敢收,棉纺企不敢买的现象。且籽棉收购价持续下跌,且内地价格高于新疆。截至29日阿克苏、喀什等地籽棉收购价已低至2.7-2.8元/斤,按照这个价格水平计算,预计新疆新棉上市价格要低于15000元/吨,运抵内地价格不会超过15500元/吨;河北、山东籽棉到厂价3.50-3.60元/斤,衣分能够达到37-38%,新加工的白棉成本14200-14400元/吨,白棉3级预售报价15200-15300元/吨。在目标价新机制下,市场各方要经历1个试探摸索期,最终才能形成1个适合市场规律的交易规则。在这场博弈中,市场之手将加大棉花加工企业分化。
长绒棉价格止跌困难,继续大幅跌落。由于国产长绒棉库存已不多,价格长期下跌致亏损巨大,因此贸易商挺价意愿较强,长绒棉在上旬曾短暂止跌。但缺乏下游纱线需求的有效支撑,加之新年度长绒棉即将上市,贸易商抛货力度加大,价格止跌困难,再度下行。市场虽有强烈的止跌意愿,但因对新年度长绒棉收购价看低、及贸易商急于回收资金用于新年度收购加工,长绒棉短期企稳压力仍大。9月30日,新疆长绒棉到厂参考价格:137级28000元/吨(累计下跌800元/吨),237级27200元/吨(累计下跌500元/吨),337级26700元/吨(累计下跌300元/吨)。
进口棉销售在抛储结束后的棉花供应“真空期”出现升温,给贸易商、经销商减轻不少压力。印棉购销两旺,其次是澳棉,美棉高等级棉花难寻。但进口棉价格却在内外棉价大幅下滑的压力下,震荡走低。月末,印棉价格直逼15000元/吨临界点,澳棉M级跌至16700元/吨左右,美棉跌至16500元/吨附近。此外,中国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的政策,使贸易商信心进一步受挫。有贸易商指出,自2005年中国进口量出现明显增长以来,今年或是最为难熬的1年,企业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至少一两个“寒冬”。
全月统计,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累计大幅下降5.56美分/磅,降幅6.97%,月末价位74.24美分/磅(参见:表一)。按1%关税和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价格分别11776元/吨和13976元/吨,与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128B棉相比,国内棉价与进口棉的价差分别3602元/吨和1402元/吨,国内棉价跌幅大于进口棉造成内外棉价差大幅缩小。
棉花政策面,早在年初(1月19日)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就已确定,4月5日,目标价格确定为19800元/吨。而现已进入新的棉花年度,直补细则却迟迟未出,新棉开始采摘,棉企迷茫不敢开秤。直到9月17日《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才在市场各方的翘首以盼中尘埃落定。《方案》明确市场广为关注的补贴方式:目标价格补贴额与种植面积、交售籽棉量、种植品种等挂钩,采取60%按面积补贴,40%按实际籽棉交售量补贴。长绒棉和彩棉的目标价格补贴标准(产量部分)是陆地棉补贴标准的1.3倍。随后,9月22日召开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市场调控”新闻发布会提出:国家也会给予长江、黄河流域等内地主产区适当补贴;明年3月底前暂停储备棉投放;棉花进口方面,除发放89.4万吨关税进口配额外,不再增发进口配额。目前,各方期待尽快出台内地棉花定额直补操作方案,以打破棉农惜售心理,方便各方启动新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