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4日召开的2014展望论坛上,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肖玉清总经理做了题为《自治区棉花市场形势及目标价格政策下棉花企业经营之策》的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同仁下午好,上午聆听了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介绍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今天我的题目是自治区棉花经营和企业策略。
今年,棉花界人士讨论最多就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启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4月5号公布目标价格19800元/吨。棉花加工流通企业都在思考今年应该如何经营,而实施方案出台之后,这种思考便应该更加具体化。企业究竟如何应对,结合自治区的形势,从个人想法来讲讲体会,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熟知政策,认清形势,周密实施。
一、熟知政策。
首先,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有多方面的考虑,不可能把所有的企业都照顾到。所以我们在解读分析政策时,就要首先考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及思考主体是谁。
就国家层面而言,首先,要考虑在存在巨大价差的情况下国内外棉花价格要如何接轨。这种价差给我们的纺织企业,以及整体棉花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三年收储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第二,国家选择在新疆进行试点,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用价格杠杆来引导农产品的种植。第三,从棉花安全上来讲,虽然相比粮食,政策要弱一些,但国家采取目标价格政策是为了让中国的棉花不至于走上大豆的命运。
从自治区地(州)政府部门来讲,要考虑棉农的利益。上午发改委领导也提到了南北疆的植棉分布和特点,新疆的土地特点决定了部分地区只能种棉花。
从棉农角度来看,棉农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拿到补贴以及能够拿到多少补贴。现在的目标价格是19800元/吨,那么最大限度的能拿到多少补贴?如何拿到补贴?通过什么途径拿到补贴?有没有什么环节可能造成损失……实际上自治区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反反复复考虑了很长时间,经过了多次讨论。
那么作为棉花加工流通企业,我们应该以什么角度去理解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呢?
很多加工企业说,我们要等细则出台之后才好决策是否加工以及怎么加工。细则的出台的确和经营策略是有关系的,但是我们要理解,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在政策前提下如何规范经营的问题,比如这次对加工企业的资质认定就是生产资质上的规范,还有加工程序上规范、棉花质量上的规范等等。
每一个主体理解目标价格政策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作为一个加工流通企业,看到最多的不应该是国家该给我们多少补贴,而是应该把自己视为一个纽带,去充当桥梁的作用。我们必须考虑几个不同的主体各是如何考虑目标价格政策的,要综合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和棉农层面进行多角度的考量。如果我们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可能很难把握好这一政策,也很难去运用。每个主体考虑问题时出发点都会是自身的权利和收益,但是在考虑权益之上,我们更应该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政策。
如何去理解这个政策呢?我们需要通盘把握几个关键的改革内容。
1、差价补贴。
补贴=目标价格-市场价格。市场价格跌多少,国家就补多少,这是一个定心丸。
2、补贴方式。
补贴的60%按面积,40%按产量。
3、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通过三个月采集的平均价格统算来的市场价,而不是取单个个体的交售价。
4、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大大的改变。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来调节价格,市场涨跌多少政府不做干预,政府只确保农民利益。这是目标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的根本区别,从暗补变成了明补。
5、在库公检、专业仓储和新疆棉自用
等作为配套补充政策。
6、加工企业的规范化。
规范化有利于棉花加工流通企业,特别是种植和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
这是我们在理解目标价格政策时的几个要点,熟知政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