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身为江南大学研究生的马晨晨曾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设计梦想:“我之前参加过众多赛事,投了很多稿,却大多杳无音讯,一度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但在导师张毅的鼓励下,马晨晨坚持了下来:“我觉得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借用我们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设计不为设计而设计,设计为产品而设计。”
Q2设计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对大赛“环保与变革”的主题进行诠释?
回归本源从实际入手
“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风格,能入围的作品在对参赛主题的把握、自我风格的真诚表达和对时装业理解上,都能够更恰当进行处理。”郭玉波关于入围如是说。而他本次入围的参赛作品,则从服装的本质出发,从实用、概念和功能性入手,将人性化设计提到首位,运用耐穿抗皱的功能性面料,多处的拉链和口袋设计和人体工学的分割的应用将实用和创新进行变革。
另外,郭玉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今社会服装行业每季的更替和款式的雷同,对社会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度的设计,我们应当鼓励设计师从本源出发,重新认识设计和环保的关系。当我们回归本源,自然会有重新的变革。”
从材质出发低碳环保
在本次大赛中,不少选手选择从材质技术方面入手,来贴近“环保与变革”的主题。例如马晨晨在面料图案上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并加环保的染色染料材料;吕珊琦则把天然面料与再生面料相结合;胡铭方采用纯天然环保染料进行3D数码印花,在面料上采用挺括的纯棉复合太空布和薄透的真丝绡进行对比,不仅环保也使服装更有节奏感。
理念传达思想升级
郑建文表示,其实环保就在每个人的身边,随处可见:“一些旧的服装,可以通过手中的画笔变得丰富多彩,经过改良焕然一新,变成新产品。时尚与环保这两大主题并不冲突。”另外,郑建文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设计中,环保不应仅只体现在产品,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理念。教别人怎么去做环保,还不如给人传达一种健康理念,一种环保思想。这就是‘受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Q3原创设计是展现设计师自身独特主张的最佳平台,但原创设计也需要商业上的支撑与成功。设计师应如何把握自身的创意想法,与市场所需要的风格进行良好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