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裤子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裤子带着游牧民族的最初血统,传奇般经典又充满活力。优秀的设计师、制版师一次次将裤子的版型进行“再创造”,比如连体裤、背带裤、阔腿裤、锥形裤、马裤、哈伦裤等。探究“裤装之旅”,仿佛踏上了奇妙的旅程,充满让我们着迷的文化底蕴。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非常注重流行文化的当下,我们不缺乏应季搭配技巧,很多时尚Icon会告诉你搭配饰品的经验,虽然我们的衣柜中总是放着几条裤子,它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时尚单品。
今天中国纺织报拿到了“特别入场券”,通过参与“九牧王杯”中国裤装设计(精英)大赛决赛,记者亲自经历了30位选手制作裤子的全过程。
在赛前,记者参与了面料准备工作,虽然30位选手以“且型且春意”为题,设计一套休闲装、一套裤装,制作和缝制阶段对他们的要求是三天时间制作一件,但是组委会和九牧王还是决定准备120款面料,不仅如此,记者甚至在其中看到了皮革质地高价面料。赛场所有设备都是使用过的机器,记者非常担心机器老化问题,工作人员解释到,机器就是越使用越顺手,没有经过磨合的机器不好用,我们也是考虑再三,尽管使用新机器,企业形象和大赛形象都比较好。
简短的开幕式过后,选手进入特训阶段,导师赵玉峰不仅就如何做裤装设计进行了讲解,还一再强调选手应该有正确的设计观。特训结束之后,进入了紧张的开题阶段,当听到“且型且春意”,这个主题,有的选手长舒一口气,这一主题与初赛时的“天裁裤事”一样,完全规避了题材的局限性。
为了公平,在大赛组委会的监督之下,所有选手按照抽签决定的座位号各就各位,开始画设计图。对于学设计的人来说,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经过一下午的紧张制图,傍晚过后已经有人开始用牛皮纸和白坯布进入立裁阶段。而第二天中午,大部分选手都已经开始选面料,这个过程最考验选手经验。这个阶段,学生一般会左右斟酌还是拿不定注意,而在企业从事过制版工作的人,可以很快辨识面料料性,对于面料对廓型的表达力方面可以实现预测。
一场大赛看中国设计短板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设计师倘若不了解工艺、技术、面料,在制作过程中很容易放弃很优秀的设计想法,很多审美上的创新都会因为制作的局限性而受到牵制。据导师介绍,无论在企业的设计师,还是自己开工作室的设计师,大部分中国设计师都缺乏全能技术的把握,这次大赛的情况就是中国设计现状的一个缩影。
在与赵玉峰的交流中,她的观点十分独特:“设计师作为行业的灵魂人物,他们与制版师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两点,一是好奇心,二是灵性。而制版师要想转化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格局。就像男裤设计一样,必须要找到支撑,裤子的支点就在腰线,而裤装的格局就是对廓型的把握。作为设计师不能怕被埋没,我始终相信如果是金子,就不要担心在沙子中埋没。人生就是这样,总会经历几场风波,风一吹就会把金子露出来,这场风波没机会露出来,下一场也会露出来。设计师要纯粹,做事就是做事,活得要真实,往往不被打扰才能收获专注。”
真正的流水线你驾驭得了吗?
除了观看设计、制版之外,为了了解裤子生产的全过程,记者走进生产车间。在嘈杂的声音中,依稀可以听到厂房中的音乐,周围柜台边有很多的袖珍裤模。
三层采用吊挂系统,单件往下流,每个工人负责制作单品的一个部分,然后往下传递裤子。四层采用丰田的流线化生产模式,生产线中“在制品”很少,每个人做不同的部位,与其他人相互配合,每五件往下传部件。据介绍,大体上两种生产模式效率是一样的,旺季两个系统一天生产大约8千件。
记者看到机器排位图将整个流水线的员工工序、传递路线、效率记录等都清晰标注,最大的流程代号是36,这模式不需要站起来,不需要传统模式下的远距离搬运,而且方便帮助临近的员工。
当被问到“在这两条生产模式中,对于把控质量来说最重要的一环是什么”时,熊诚良总监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最重要的是员工,让员工认可标准。质量不是靠质检检查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公司从上到下的员工对质量的重视。董事长林聪颖定期都会来到生产一线,每一件出厂的衣服总经理陈加芽都摸过,能表现对品质要求最好例子是‘火烧次品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