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技术在线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向媒体透露了作训服的部分制造工艺和制造企业尤尼吉可。该作训服具有伪装性,能够与周围的背景和草木融为一体,躲避白天可见光线下以及夜晚使用夜视眼镜和红外摄像头的监视。
具体说,该作训服是“以融入自然植被为前提,采用模拟树叶、自然界的晃动、树影阳光的斑块图案(迷彩)”,并且参考视认距离和识别性等,对各部位的明度和彩度进行了调整的服装。其还具有在战斗时防止烫伤的防护性和舒适。
对于色彩的安排
染色工序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迷彩的颜色和图案必须使作训服在使用时与周围的背景和草木融为一体。如果组成迷彩的某一种颜色不协调,就会非常显眼。而图案不清晰的话,作训服的表面就会像是一块白板,在周围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而且,图案一旦混色,看上去反而还会显得不自然。也就是说,染色工序的色彩管理和图案定位如果不准确,就会降低作训服的伪装性。
而且,无论是对于白天的监视,还是对于夜晚使用红外摄像头等设备的监视,作训服都必须满足这些条件,这为染色工序提出了更大的难题。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可见光线还是在红外线下,色彩和图案的定位都必须精确。换用术语来说,就是每种颜色的染料都要与图案的位置高精度吻合,而且使用的染料的HVC(色彩数字指标)和红外线(IR)反射率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其中最难的是色彩(HVC与IR反射率)的安排。这款作训服使用的织物材料是阻燃维尼纶与棉的复合纤维,染料为还原染料。采用复合纤维是为了使制作好的作训服具备良好的伪装性、火焰防护性、灵活性和舒适性等。而使用还原染料则是因为在阻燃维尼纶和棉可以使用的染料中,这种染料不易掉色。
还有一个麻烦需要解决,阻燃维尼纶搭配还原染料的染色工序由若干道子工序组成,每经过一道子工序,颜色(HVC和IR反射率)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最终需要的颜色,必须明确应该先染成什么颜色。这一点很难做到。而且,红外线用肉眼看不到。准确进行色彩管理更加困难。因此,能够印制作训服的企业必须拥有高超的技术,让不溶于水的还原染料具备水溶性。
染色的繁复程序
染色工序大致由“烧毛、退浆、精练、漂白”、丝光、染地、印花、成品组成。在烧毛、退浆、精练和漂白中,烧毛是指使用燃气烧毛器,烧掉面料表面的绒毛;退浆是指去除经线上为方便纤维纺织而浸泡的浆料;精练是指去除杂质;漂白是指使用漂白剂令面料发白;丝光是指使用氢氧化钠和液氨等强碱性溶液令面料溶胀,然后洗掉溶液,在面料内部形成细微的空间,使面料蓬松的工序。
丝光可以令面料表面具有光泽,通过改变纤维的方向,提高尺寸稳定性,使面料内部容易吸收药品和染料,也就是对织物进行改质的工序。烧毛、退浆、精练、漂白与丝光的作用是使面料均匀附着染料,提高色彩的重现性,属于染色的准备工序。
准备工序完成后,接下来是染地和印花工序。染地是为漂白的面料染上底色的工序。陆自作训服的底色是浅绿色。
圆网印花的使用
印花工序的任务,是在染成浅绿色的面料上,使用黑、棕、深绿三种染料印制图案。印染使用3种颜色的圆网。每种颜色都按照需要的图案,在圆网上进行遮蔽。圆网的内部注入由还原剂(发色助剂)、增稠剂、水等调和而成的粘稠状还原染料。在表面与面料接触的状态下,使圆网的旋转与面料的进给同步,染料就会像圆筒印刷一样粘附在面料上。面料在完成印染并烘干后,折叠运送至其他设备。
通过汽蒸使染料具备水溶性,渗透到面料之中,然后再次进行烘干。最后,通过氧化处理使染料不溶于水,在洗掉多余的染料和药品后,还要进行一次烘干。在随后的成品工序中,印花面料还要进行处理,使用拉幅机拉伸到指定的宽度,通过加入柔软剂实施热处理,使面料变得柔软,或是对经线进行预缩,减少洗涤时的面料缩水。
综上所述,染色工序由若干子工序组成,有些子工序还伴随使面料和染料颜色严重变色的化学反应。因此,为了使染色工序最后的子工序,也就是成品工序结束后,HVC和IR反射率能够达标,使染工在前一道工序中预测色彩(HVC和IR反射率)的变化,在每一个环节都根据预测进行了调色。因为印染是一次定胜负,印染之后无法修改颜色。□ 张永
染地和印花工序细分为六个步骤
(1)使染料液体附着在面料上并轧染的浸轧染料;
(2)对浸轧的面料进行烘干,使其可以经受多层折叠的烘干(面料运送至下一道工序时需要折叠,以方便推车运输);
(3)面料浸泡还原液(发色助剂),使不溶于水的还原染料具备水溶性的浸轧还原液;
(4)喷射高温饱和蒸汽,使还原染料与还原液发生反应,在产生水溶性后渗入面料的汽蒸;
(5)为防止洗涤时掉色,对还原染料进行氧化,使其不溶于水,洗掉多余的染料和药品等的“氧化和水洗”;
(6)面料的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