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一批实力强劲的纺机企业脱颖而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奈地关门离开。浙江一家纺机企业2008年之前销售一直不错,但是金融危机来临后迅速倒下。该企业老总经过深刻反思后认为,尽管这几年市场不错,但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很低,而利润低又导致企业不可能拿出资金用于技术创新。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企业就难逃一劫。
在谈及一些大的纺机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时,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认为,这些企业往往做得很大,但做得不强、不专、不精,生存能力及抗危机能力非常有限。这些企业必须认真考虑今后的出路,要利用这次调整的机会实现彻底的改变。对于全行业来讲,金融危机将淘汰掉一大批粗放型企业,催生一批真正具有规模和实力的大企业,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是一次加速行业整合的好机会。调整转型的出路在哪儿
近年来伴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也借势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国。但我国纺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目前,中国纺机市场上国产设备的数量占到80%,但销售额所占比例不足50%。2009年前11月,纺机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4.51亿元,毛利率只有15.23%;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6.76亿元,亏损面为17.57%。
显然,金融危机让纺机行业自身存在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赢利能力不强的弊端暴露无遗,全行业调整转型势在必行。
这次纺机行业调整转型涉及面最大的还是棉纺织设备生产企业。据记者了解,一些“船小好调头”的小企业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调整,但是几家大的、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虽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寻找调整的方向,但调整的动作却略显迟缓。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调整转型究竟应该彻底转身,利用纺机厂拥有通用设备的优势,主动将手伸向其他行业?还是坚守纺机主业?
对此,高勇认为,从当前形势看,转向目前比较热门的行业领域不失一种有效的尝试,比如数控机床、农用机床、汽车零部件等,这些产业的市场前景都比较好,值得企业去关注。另外,即使纺机领域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具体来说,企业首先应立足原有产品,从低档向中高档产品转变,这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企业可以把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纺机行业内尚未涉足和开发的领域。一些新型纤维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利用,对纺机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玻璃纤维面料,在加工过程中要用到多轴向经编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还有再生纤维织成无纺布所用的铺网设备、热轧设备现在也都没有企业涉足,此外加工土工布用的宽幅织机、强力打纬的织机等产量也都非常有限。
另外,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设备也存在开发盲点。比如已经火了几年的毛纺半精纺至今都没有专用设备,企业普遍买的是老型号的梳棉机、细纱机,然后自己动手做一些改造。个别麻纺企业也是因为买不到配套设备,而用棉纺设备或毛纺设备代替。这些设备都是棉纺设备企业转型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