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USDA消息,截至7月10日,2013/14年度美国累计净签约出口棉花245万吨,其中陆地棉为229.6万吨;累计装运棉花224.2万吨,装运率为91.5%,其中对中国签约量为63.4万吨,占美棉签约量的25.9%,对中国累计装运56.5万吨,占中国已签约量的89.2%,表明中国企业对美棉的进口热情、品质认可度逐渐下降。随着欧美、目韩、非洲及南美等地的订单大幅向东南亚、孟加拉国、越南、印尼等低成本、低原料、低人工的国家转移,中国在国际棉花市场的定价权持续减弱,企业对外棉的依赖度下滑更加明显。那么2014年度影响国际棉价走向有哪些因素呢?
一、新棉上市前美国、印度、中国及非洲棉区的天气状况仍是投机基金、棉商、棉纺织企业关注的重点。预计截止8月底,中国国储棉库存仍将在1200万吨以上,即使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发生比较大的自然灾,对2014年度国内棉花上行的支撑力度也不充足,毕竟按年度消费量来估测,国储库存够中国纺企使用近两年。而美棉、印度棉的签约、出口近两年呈现扩大的“发散”状,虽然产量并没有明显增长,但对市场、对纺企的影响加大,对全球用棉企业的制约加深,一旦因降雨、干旱、气温、下霜、采购等等因素影响了新棉收购、加工、按合约交货,国内外棉价或“背道而驰”——国际市场上涨,国内棉价持稳或下跌,内外棉差价缩小至1500元/吨甚至1000元/吨以下;
二、中国进口外纱的数量和势头也是影响国际棉价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海关统计,2012、2013年中国进口棉纱数量分别为到152.65万吨、209.85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69.01%、37.47%;而2014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98.7万吨,同比增加2.32%,预计全年进口量突破200万吨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增速大幅减缓,但侵占国产棉纱份额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止。由于中国市场对外纱进口量继续增加,印尼、越南、泰国、印度等国家纺企对外棉(特别是美棉、印度棉、巴基斯坦棉)的采购、消费不断增长。随着中国大中型纺企的升级换代,设备、产品技改完成,竞争集中在C60S以上高支纱,新型纤维纱以及混纺纱等,C40S及以下纱支的市场已被印巴、越南、印尼、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产地的棉纱抢占,因此决定美棉、印度棉及西非棉出口量、CIF价格以及库存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织布企业、服装厂以及贸易商订购外纱的数量和热情;
三、中国及印度政府针对2014年度棉花调控政策对全球市场起到引导作用。2014年中国政府不再“不限量”收储,转而在新疆棉区试点棉花“直补”政策,“目标参考价格”为19800元/吨,业内分析,一方面国内棉花市场将由政策主导调整为“市场”主导,国内外棉花价将逐渐靠拢乃至有限度的“接轨”;另一方面支撑国内外棉价高位运行的“拐杖”没了,而至8月底国储棉竞拍也将暂时停止,17250元/吨的竞拍底价也随之失效,新棉价格下跌买卖双方争议不大,关键是将在哪个位置止跌企稳乃至反弹。另外中国政府6-12月份棉花进口配额的调控政策是否发生调整以及信贷对于棉花进口业务的支持力度等都很重要。近日据印度经济事务委员会(CCEA)确认,2014/15年度的籽棉最低收购价(MSP)相比本年度提高50卢比/公担,其中中绒棉从3700卢比/公担上调到3750卢比/公担,中长绒棉从4000卢比/公担上涨到4050卢比/公担,再加上印度政府扩大对棉纺织、服装业的投资,对棉花的消费刺激明显,USDA、ICAC及Cotlook最新预测都认为2014年度印度棉花需求、棉纱、布和服装产量都将大步提升。
四、全球经济的回暖进度对全球棉花消费、采购的影响很突出。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萎缩之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重回复苏轨道。分析人士预计,美国下半年经济或将延续二季度的复苏势头,而市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美联储的加息时点。因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在低利率水平环境下金融市场风险在不断增加,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美联储将在今年10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决定是否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历时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届时将全面退出。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经济都将在美国退出QE3的情况下受到较大冲击。相对于美国经济数据的“良好”,美联社分析指出,欧洲银行业接连出现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冲击债务市场,使得政府借款成本更高,这也会使得葡萄牙、希腊等国的经济更难以从2011年以来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复苏。而“金砖四国”目前都陷入经济增长减速、消费低迷、自我调整的阶段,因此从整个经济层面来看,复苏的过程对棉花、棉纱、棉布、服装等的消费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四个因素,一些机构和外商判断,在棉花供大于求、信贷全面收紧、支撑高棉价力量明显不足以及中国政府一般贸易棉花进口配额将“一票难求”、经济形势随时有恶化、反复来看,2014年度国际棉价受到擎肘比较多,棉花经营企业须谨慎入市,多看少动,留给轧花厂、出口商和贸易商的空间都不大,“易亏难赚”将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