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0亿元的年销售额,到组建千亿产业集群,株洲服饰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株洲服饰”该如何直面机遇与挑战?
不讳言地说,目前服饰产业面临的挑战很多:交通优势弱化、市场经营粗放、品牌效应不高、对手越做越强、电商来势汹汹……
转型升级是二次创业,“株洲服饰”当下最重要的是凝聚信心。“株洲服饰”该如何强势崛起?我们的信心又从何而来?
A. 销售、加工,纷起唱衰论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5月中旬,芦淞服饰城女装业主潘招辉看着一天的十来件订单,深深叹了口气。
她很怀念几年前的好时光:一天成交几百件是常事,客户不仅有附近长沙、湘潭的,就连湘北、江西的也来株洲拿货。
但武广高铁开通后,潘招辉的老客户逐渐流失,广州、佛山等地成为首选拿货地,“同样一个产品,广州货比株洲货便宜。”她说,以前做贴牌,一件衣服的利润在10元左右,现在能有4元就不错了。
唱衰者不仅是市场销售者。
谭俐,芦淞区一家小服装加工厂——“金伯利女裤”的老板。往年,企业年销售额数百万元,利润至少有几十万元。
可这两年,人力成本高企,销售严重萎缩,她有玩不下去的感觉,“若要活下去,就得继续投入,而眼下并不是光投入就一定能活下去的。” 谭俐介绍,目前,芦淞区大批中小女裤加工企业因为没有订单,干脆停产,给员工放长假了。
B. 遇到瓶颈,却不能没了信心
芦淞区委常委、副区长、新芦淞集团董事长李晓彤很反感唱衰论,“这些年,为了做强‘株洲服饰’,广州团队、浙江团队、佛山团队都来了,阿里巴巴在全国只建了8个产业带,株洲占据其一。这么多外地人都对株洲服饰有信心,我们自己为什么没了信心?”
环顾周遭,武汉、郑州、南昌各地,都在加快服饰产业的转型升级。而株洲芦淞服饰功底深厚,有兴盛了30年的服装大市场,有数千家服饰加工企业,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新芦淞集团副总经理叶天毅认为,当下服饰产业确实碰到了发展瓶颈,但只要找准差距迈过去,就一定能海阔天空。
“困难是暂时的,也许杭州四季青市场的今天,就是芦淞服饰城的明天。”湖南中孚尚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康说,株洲服饰与其唱衰,不如脚踏实地,找准症结,再度出发。
C. 正视症结,是为了解决问题
我们且来梳理一下,哪些原因制约了株洲服饰的发展?
症结一:企业家小富即安,不重品牌
2000多家女裤企业,为什么没出一个大品牌?作为全国女裤生产基地,为何产品只能占据低端市场?
株洲女裤的现状折射了一个现状:单纯依靠仿造、简单作业、人口红利的产业发展方式,使得服饰产业始终徘徊于中低端。
徐康是温州服饰人,他初来株洲时,他曾与一女裤加工厂老板探讨,你的年产量都过百万条,为什么不尝试做品牌。
对方的回答让徐康很意外,做贴牌活得还行,干吗费那么大力去打品牌。如果我今年投入了500万,明年能赚回来吗?有这个钱,不如去炒楼,赚快钱。
这是株洲相当一部分服饰界人士的真实写照。品牌打造是很难,需要假以时日,需要长期投入。可一个产业没有品牌,如何谈论升级?
新世纪之初,福建石狮、河南郑州,这些城市的服装市场,与株洲芦淞差异不大。但在今天,一说起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富贵鸟、卡宾、梦舒雅,他们因品牌而崛起,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说到底,我们的企业家太精明了,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当发现玩不下去了,拍拍屁股走人便是。”芦淞区市场管理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