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用工紧张、人力成本上涨、国外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市场的多重压力下,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迁移已渐成风潮。
泉企投资东南亚风生水起
在服装业,东南亚绝对是今年的一个“热词”。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耐克也将订单持续转移到越南和柬埔寨,凡客则在柬埔寨、越南和孟加拉国构建起了新的服装供应链……东南亚正掀起承接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热潮。
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达地区,泉州的服装企业也加紧向外地转移,东南亚也是一个热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泉州有30多家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办厂,其中2012年以来在柬埔寨新开工的10多家纺织企业中,有一半是泉州人开的。与此同时,2012年年底以来,泉州纺织服装商会还先后3次组织会员企业前往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缅甸、印尼等国考察投资纺织服装业的活动。今年4月底,泉州纺织服装商会、石狮纺织服装商会再次组团到越南、缅甸等国考察,探索行业突围路径。
低成本优势吸引企业“搬家”
泉州纺织服装企业“成群结对”前往东南亚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主要是看中当地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据了解,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调研数据中发现,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纺织服装代工利润从15%缩减至不足10%。先期赴柬投资创办服装厂的福建峰达、泉州丰达纺织服饰公司透露,在柬埔寨办服装厂主要优势在于人工便宜、综合成本低。如柬埔寨服装企业工人月工资大约100美元,同样一个上千人的服装厂,与国内相比,每年可节省成本2000万元。
“孟加拉的服装产业工人熟练程度很高。”前不久从孟加拉考察回来的石狮某企业负责人说,参观的几家服装厂,考察团所看到的产品,质量一点都不比中国差,所做的不少是国际品牌的订单。每家服装厂拥有2000—3000台缝纫机,每月衬衣产量高达几百万件。
欧美国家对柬埔寨、孟加拉等国的优惠关税政策,无贸易壁垒优势,也成为吸引企业往东南亚“搬家”重要的因素。据介绍,东南亚等国出口欧盟纺织品只需征收2%至3%进口关税,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需征收约12%关税。最近越南将签署跨太平洋(601099)伙伴关系(TPP)以及越欧自由贸易协定,越南输欧产品关税将降为零。孟加拉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减免政策等。
此外,纺织服装在东南亚投资办厂,还可以规避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壁垒。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频频设限,贸易条件越来越苛刻。企业通过在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设厂,使用东盟国家的配额出口到欧美等消费市场,可规避纺织品配额限制风险。
产业转型面临三大风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纺织服装制造业的转移是我国纺织产业转型的必然结果,但企业在选择转移前应冷静思考,谨慎而行。就目前情况而言,纺织服装企业转移东南亚,将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是政策风险。主要是对当地政策环境和员工需求不了解,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管理模式不适应等问题。如:越南人力成本虽低,但员工效率也不理想,仅相当于国内员工效率的六七成,并有频繁罢工之累,近日还发生了排华打砸抢事件等。
其次是供应链不完善。由于越南当地缺少纺织服装供应链,来越南选择代加工的一些品牌,其采购目标并非在本地,其采购区域目前多聚焦在周边较为发达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
第三是基础设施和工人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越南整体配套设施相对于国内比较落后,企业在越南生产也只能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柬埔寨电力供应不稳定,很多企业自备发电机,自费发电成本约每个千瓦时高0.10美元左右;柬埔寨员工流动性大,用工比较不稳定,而且当地中学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导致技术工缺少,需要企业自己外请,劳工的培训要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