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安全防护需求几何?
国网陕西电力公司主任 杨震强
由电力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行业的安全防护主要针对电弧伤害、电压击伤、高空坠落、机械打击等危险。其中电弧伤害和电压击伤的防护措施与服装材料关系较为密切。
防止电弧伤害主要采用带有面罩的防电弧服,其主要用途为阻燃和耐辐射热。防电弧服分为两类:一是防电弧操作服:防护等级ATPV≥10cal/cm2;外层面料克重210g/m2,里层面料克重150g/m2。二是防电弧工作服:作为日常工作服使用,防护等级ATPV≥5cal/cm2,可选用单层面料克重210g/m2制作。
防电弧面罩可有效防止短路电弧对脸部灼伤,防护等级PC材料ATPV≥8cal/cm2,带保护下颚的防护面罩等级ATPV≥10cal/cm2。
我们要求电弧防护服装材料具有永久防电弧性,不因水洗而失效;热防护性,具有阻燃隔热性能;高机械性,不会在高温下爆裂。然而,现有的防护服装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安全防护总体水平不高,市场监管缺失;安全防护用具的质量难以保证;绝缘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水平制约电工技术发展;电力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亟待提升。
行业需要通过立法健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跨行业交流,促使纺织、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共同提高防护水平。在防护服装性能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其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步提高,具有鲜艳的颜色、更好的透气排汗性能的服装是工人们所期待的。
探索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联盟合作创新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强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是推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供应链中寻求更为广泛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且这种协同不仅是成员企业机器设备等资源的简单连接,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
强调各环节的并行化、创新资源的集成化、成员企业行为的协同化,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这种合作既有纵向又有横向,企业共同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形成贯穿全产业链的创新团队。
终端用户参与创新是科技与市场结合的迫切要求,这样的技术产品才能接地气。同时,要以项目聚集优势资源,调动联盟合作的积极性。
当然,现阶段的联盟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联盟规模较小,成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上下游以及产学研的合作不紧密。联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标不明确,“政产学研用”未能产生强力的化学反应。
此外,缺乏公共创新资金、公共创新团队及研发平台,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成熟,也导致联盟内部缺乏深层次研发合作,具有战略意义的长线合作偏少。
联盟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也亟待增强,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防护服更要量身定制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 张欣
传统服装产业正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服装数字化量身定制”正是“高级定制”、“云定制”、“IT定制”等概念的本质与核心。
对于要长时间穿着工作服的一线工人来说,一套合体、舒适的安全防护服显得尤为必要。安全防护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直接影响穿着者的工作状态和效率,由此可见,个体安全防护装备也需要量身定制,以保证其最有效的安全保护。
防护、安全、运动、舒适是安全防护服需要加强的设计方向,在服装企业中,推广和应用“数字化服装量身定制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职业装设计的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在量身定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将自身积累的数据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生产要素,从而以更贴切的设计方式和手段为客户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装数字化量身定制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运用三维人体测量设备及技术获取数字化人体模型及服装设计用的全尺寸。二是,运用基于知识驱动的服装智能制版原理,实现“一人一版”。三是运用吊牌系统与单件流结合的服装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四是基于知识管理和大数据的数据管理、分析及服务模式。
你的防护服质量过关吗?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杨文芬
防护服产业总体不合格率降低:近年来,服装总体不合格率逐步从31.2%降低至15.7%,服装功能性指标不合格率为10.23%,包括防静电性能、阻燃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服装理化性能指标不合格率为15.8%,主要是甲醛含量、pH值和断裂强力的问题。
综合防护服装占所抽检样品的比例逐年提高,已从2010年的0.7%上升到2013年的2.3%。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在要求服装舒适度的同时,对服装安全性的重视也在提高。
特别是对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重金属,丙烯腈系纤维,石棉纤维,禁限用阻燃剂、染色剂等,检测部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国内外对功能性职业防护面料有毒有害物质标准的检验检测都有相关讨论。
防护服产品质量的现状分析:国内防护服装本身质量已基本能够满足防护性能要求;消费者对防护服装和面料舒适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部分服装还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及超标现象等。
对此我们认为,提高织造工艺水平,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现有高危化学品,是提高产品舒适性、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