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中国麻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麻纺标准化水平,接下来,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把好标准制定修订立项关。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提高标准科技水平、创新标准的重要性。”这是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全国麻纺织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今年麻纺行业标准化制定工作的核心理念。
此次会议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主办,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黑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妙云以及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等人出席了会议。
标准科技水平待提升
在会上,许吉祥表示,中国麻纺织行业标准化工作历史悠久,近10多年来标准化经历了较快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制定修订中国麻纺织行业标准54个,其中亚麻21个,大麻9个,苎麻17个,黄麻5个,竹麻2个。标准化工作职能得到加强,资源投入力度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制度不断健全,不仅组建了中国麻纺织行业标准化专家技术委员会,而且标准体系建设、重要标准研制、标准扩大实施应用得到加强。
然而,与科技进步、创先发展的更高要求相比,中国麻纺织行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差距。许吉祥指出,要提高麻纺织品标准的先进科学水平。实践表明,标准水平过高,企业都达不到,脱离了实际应用;反之,标准水平过低,企业都容易达到,体现不了先进作用。所谓先进科学水平,是指行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有50%企业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他强调,麻纺标准化制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标准科学规范准则,深入企业车间基层调查研究,跟踪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普遍性和特殊性及规律性,做到点面结合,对不同地区企业的高、中、低标准水平进行认真测评分析,搞好综合平衡,掌握充分的依据。这样才能制定行之有效且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标准。例如,麻纺织行业标准中的FZ/T32001-2009亚麻纱,FZ/T34003-2011亚麻床上用品,FZ/T34008-2009亚麻汽车坐垫,这三个标准获得了全国纺织工业科技三等奖,它们不仅反映出了麻纺织品标准的先进科学水平,而且也推动了亚麻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严格立项突出创新
为建设中国麻纺织行业质量强国,许吉祥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麻纺织行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并对标准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麻纺织行业计划制定修订的标准有10项,其中亚麻标准4个:《精梳亚麻与棉混纺本色针织纱》、《麻粘混纺印染布》、《亚麻印染布》、《亚麻纱》;大麻标准1个:《大麻印染布》;苎麻标准3个:《苎麻本色线》、《苎麻针织印染布》、《苎麻全手工夏布、苎麻半手工夏布》;黄麻标准2个:《黄麻印染布》、《黄麻纱线》。
许吉祥介绍,2014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落实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中,在坚持把好标准立项的同时,特别要坚持创新,重点突破技术创新。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严格把好标准制定修订立项关。实践证明,标准立项是源头,立项好、标准质量才能好。要从一开始解决标准重复、交叉、矛盾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制修订标准,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立项程序,加大立项协调,缩短立项周期,提高立项效率。
第二,突出重点抓紧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围绕实际应用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先后顺序安排,开展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优先安排企业亟须的新标准制定修订,加大节能环保及新领域标准研制力度。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相互推动,共同发展。我们要提高对标准化正确认识,标准既是科技成果的总结,又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桥梁。标准化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标准化支撑,二者应当紧密结合。同时,要坚持标准质量保证,标准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质量评价的依据和质量提升的手段。
环保标准期待全程监控
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减少企业水污染物排放,也促进麻纺织工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使麻纺行业发展迈入新的时期。
许吉祥指出,随着清洁生产观念的不断深入,单纯的末端控制标准不利于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工艺技术的更新。为此,必须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麻纺工业自身特点的污染物控制标准。今年,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仍然是麻纺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重点,行业将从淘汰高污染及落后的生产工艺、促进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及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方面入手,使我国麻纺工业走上高效、低污染的发展轨道。
许吉祥在谈到麻纺行业标准的发展历史时说:“标准化服务在推动我国麻纺织行业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成绩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科技进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更高要求相比,中国麻纺织行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准化制定修订工作不及时,对现有标准保持三年修订一次和及时增订新标准还不够;“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管理运行机制不尽完善;标准体系结构有待优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而且,标准化法律法规不配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技术组织、专家队伍等基础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他表示,麻纺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者要改进不足,共同开创麻纺行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