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吕志华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专业纤检机构对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数量有限,难以有效遏制抬级抬重、压级压重、混等混级、掺杂使假等棉花质量违法行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8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推行棉花公证检验制度。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棉花公证检验制度已趋于成熟。主要体现在检验的棉花种类全面、检验的数量巨大、检验的手段先进、检验人员的资质得到认定等方面。
棉花检验进入仪器化时代
棉花是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我国棉花产量占全世界的1/3。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两家公司SPINLAB和MOTION CONTROL就已开始研制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即早期的大容量检测仪器(HVI)。到上世纪80年代,两家公司的产品仅在美国、巴西等国家少量使用,后来瑞士USTER公司收购这两家公司,推出SPINLAB公司的一款手动取样产品,命名为HVI900,后来又推出自动取样产品CLASSING和SPECTRUM,使得这一产品的应用逐步扩大。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我国实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从此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棉花加工环节采用大容量快速检验仪器进行公证检验,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棉包采用国际通用大包包型,实行信息化逐包编码等。改革的工作任务中还明确提出要研制国产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器。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承担了研制国产大容量棉纤维检测仪器的任务。长岭公司与有关单位协作,经过方案论证、样机研制、验证考核、实地模拟试运行等阶段,产品于2010年7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鉴定。
鉴定认为,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测试结果与国际同类产品相符,可以等同使用,替代进口。之后投入小批量试生产,试生产的机器装备我国部分公证检验实验室,经过了两到三个棉花检验季节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可以满足我国棉花公证检验对仪器的要求,可以实施批量生产。2013年5月,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中国纤维检验局、农业部、中国棉纺行业协会等单位参加,在长岭公司生产现场举办了XJ128批量下线和设备交接仪式,正式批量装备全国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
检验水平与国际接轨
虽然棉花公证检验的时间开始较早,但真正进入仪器化公证检验是近10年的事。早期的检验以感官目测为主,后来发展到辅助采用一些简易的、单指标的、测试较为费时的仪器。目前,我国采用大容量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已完全与国际接轨。
采用大容量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可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检测出棉花样品的长度、强度、马克隆值、色泽和杂质等性能,给出平均长度、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短纤维指数、比强度、伸长率、最大断裂负荷、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反射率、黄色深度、色泽等级、杂质粒数、杂质面积百分率、杂质等级、纺纱均匀性指数等16项指标。使用该仪器后,我国的棉花质量检验才真正进入仪器化公证检验时代。
由于采用大容量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需要的棉花样品量大,因此,样品的代表性更强,更能反映整个棉包的质量;测量指标多,更能全面反映棉花的性能;测量效率高,能实现包包检验,使得测量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高,测量中人为因素影响少,公正性更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不仅可以解决棉花交易中产生的诸多纠纷,还可以避免在多个环节重复检验,提高棉花质量检验的效率,又可以为棉花育种、纺织企业配棉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2013年9月1日起,新的棉花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基于全面应用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而产生的新标准。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目前,我国所制定的仪器化标准从检验指标的设置到检验方法,都已和国际先进国家的棉花检验水平完全接轨。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在仪器化检验中占据了绝对的地位。随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棉花检验数据越来越受到认可。新体制仪器化检测数据是作为国家收储棉花的唯一依据,大幅提高了新体制棉花检验结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通过几年的实践,棉花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的检验已趋于成熟,也已完成了与老标准的平稳过渡,棉花色特征级逐渐成为关键。旧标准中规定的棉花品级是由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3个条件综合确定,与色特征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彼此之间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大量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棉花色特征值相同,品级不一定相同;品级相同,色特征值也不一定相同;色特征级无论如何划分,同一色特征级肯定会有不同品级的棉花存在,这也印证了感官检验品级是一个综合判定过程的事实。
色特征级在美国已比较成熟,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我国的棉花品种、采摘及加工方法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如何利用色泽指标客观地反映棉花品级并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平稳过渡仍是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