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从天堂到炼狱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打招呼。
1976年,23岁的凌兰芳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前自己还是浙江省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一年后竟沦为阶下囚。从天堂到炼狱,竟然跌落得这么快。
四年前,刚满17岁的他,进入浙丝二厂。这家位于“丝绸之府”湖州的缫丝厂,是当时浙江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大型国企。从进厂当送茧工的那一刻起,他一生的命运都和这家工厂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政治斗争极度狂热的年代。年轻的凌兰芳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时代的洪流,他怀着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艰苦的送茧工作中,用他那瘦弱的身躯扛起比他人还高一头的茧包,日复一日地往返于仓库与车间。后来他算了一下,每天要走30公里,5年前后送茧走的路可绕地球一圈。
周围的工人们文化水平不高,由于工作卖力,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凌兰芳很快得到了领导们的提拔,21岁就当上了工厂的党委副书记。少年得志的他名噪湖杭一带,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会当选中央委员。“那时候真感觉是人生的一个巅峰。”
可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被捧起来的典型,转眼间成了被纠正的对象。一场“拨乱反正”的政治改革,将一时风光无限的凌兰芳投入大狱。
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一下子淬火,这种一瞬间的巨大落差,足以让人崩溃。监狱里,一些跟凌兰芳遭遇类似的人,在抑郁与绝望中选择了自杀。凌兰芳也动过这样的念头:“政治生命终结了,肉体生命还能做什么?”每逢蹦出这样的念头,他又反复敲打自己:“我还年轻啊,来日方长。”
这期间,凌兰芳在车间接受艰苦的监督劳动,一个月粮票31斤,但他要吃40斤才能吃饱。就在饥饿与困苦侵蚀他时,他却得到了浙丝二厂一些老工人们的暗中帮助。
一些老工人趁着与凌兰芳错身而过之机,一边为避人耳目假装不认识他,一边却轻轻地说一声:饭在蒸汽管上。下来后,按照老工人们的提示,他暗自到指定地点一看,果然有备好的饭菜。
当初凌兰芳风头正健时,这些老工人并没有向他套近乎;如今他已是一个失去自由的戴罪之人,而这些老工人却从自己家里省下一口饭菜,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帮助他。这不仅仅让凌兰芳感激涕零,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
很多年后,他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说:“老工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革命路线,什么反动路线,他们这种出自人性的关怀,使我发现之前鼓吹阶级斗争是完全错误的。”后来已身为集团董事长的他,把这种尊重人性的价值观,传承在了善待每一个员工上。
入狱一年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召开,使外部环境正渐渐变得宽松起来。即使身处狱中,凌兰芳也能感受到改革春风。他开始相信今后的中国社会,必将越来越尊重人才,自己一定有出头之日。
于是,他开始研习数学,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数学里蕴含着一种颠簸不破的真理。“从那时起,我越来越坚信宇宙中有一种绝对真理,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追寻,而一切困苦都只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