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研形式:本次调研集中在2010年7月初至9月中旬期间进行,实地深入5个省的6家工厂开展调研。除了每个工厂挑选的3~4名青年协调员外,调研组还有5名成人研究者。其中2名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1名来自瑞联稚博儿童权利与社会责任中心,1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1名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以及2名专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独立专家”。
(2)具体做法:在每个企业或工厂,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3~4名新生代青年工人作为调研组的协同调查人员(简称“青年协调员”),在给予他们调研方法的培训后,请他们进入本厂青年工人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空间,通过拍照和访谈两种方式,自主开展调研,搜集和反映同龄工人的生活、心声和对工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完成后,由调研组和协调员共同分享和分析所搜集的资料信息。
(3)样本构成:参与调研的6家工厂分别位于福建、江苏、浙江、甘肃和广东。其中4家为服装与纺织类企业,均位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2家为饮品类企业,属于内地企业。每个工厂青年工人的比例都相对较高,在广东的一家工厂青年工人的比例达到近80%。
为期2个多月的调研活动中,调查组获得近700个研究样本。其中,研究者深度访谈青年工人48人,小组访谈青年工人60人,深度访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13人,问卷调查青年工人408人。
本次参与调研的6家工厂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主,因此女性新生代青年工人所占的比例较高,占总调查样本的64.8%。其他方面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在教育程度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0%,高中、中专/技校/职高程度的占35.4%;非独生子女88.7%;未婚者92.3%;没有从事过半年以上农业生产的占50.0%。
青年协调员说:
通过担任青年协助调查员,我获得了宝贵的团队合作经历,学会了换位思考,相信这将对我未来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作为青年工人,我们都拥有自己的理想,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所在的公司以人为本,为青年工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希望,为未来实现自身理念和价值打下基础。通过调查报告的发布,青年工人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作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同。——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青年工人 刘佩佩
调研企业代表说:
美山子制衣拥有1600多名员工,其中有70%左右是“80后”、“90后”,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更希望企业能让他们感受到体面、尊严和归属感。针对这一点,我们公司建立了公平、信任的沟通平台,更加关注员工的衣食住行,但是对员工内心的了解还不够。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科学地了解到员工的内心世界,这十分有利于改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逐渐尝试让青年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表达心声。——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顾雁来
高端视角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更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关心工人的生产生活,为职工创造体面的工作环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天凯
我们的社会责任建设不应该仅是政府,或仅仅是行业组织,也不应仅是哪个组织的课题,而是应该通过合作形成一种合力,少走弯路,通过经验分享来少走弯路,同时通过体系融合来降低我们的社会责任审核成本和各方面压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瑞哲
在当前我国不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解决“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成为企业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此时推出这样一个调查报告,有利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帮助青年工人成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软实力,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报告不仅关注、倾听了新生代青年工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且更有利于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便于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莉
现有的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新一代农民工的基本要求,这份报告对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作了分析,对企业提出建议。这份报告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扎实,与一线工人零距离接触,分量很足。二是揭示了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追求上的巨大不同。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研究所副所长 张峻峰
关注和支持青年工人的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对青年工人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体面的劳动环境,是企业打造和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促进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各界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 阎岩
1 、择业倾向及影响其工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一)青年工人想要怎样的工作
“后80”青年工人外出务工的期望是多样的、多方面的,对工作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是多方面的。他们普遍认为,打工对自己主要意味着挣钱养活自己,替家人减轻负担,增长见识,存些钱以备将来生活或创业所需。对他们来说,打工只是暂时的,他们不会完全为了钱而去打工,而是有更多的自我追求。
(二)哪些因素影响其稳定性
本次调研的青年工人绝大多数的工作年限低于三年,但外出务工以来,更换过1次工作的占20.2%,更换过2次的占33.0%,更换过3次以上的占20.7%,三者合计高达73.9%,仅有26.3%从没有更换过工作。显然,他们流动频率较高。
1.期待获得公平公正的劳动报酬;希望工作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工作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安排的工种是否适合自己;二是不同具体工序和工种都可以尝试和学习;三是工作时间上应该有一定灵活性,只要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就无须加班。
2.希望有友善的管理和工作环境。
3.很想有亲属或朋友在身边。
4.期望成为职业人,获得稳健的职业发展。
2 、对工厂生活的感受评价
(一)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多于积极情绪体验
“后80”青年工人认为最能描述最近一个星期在工作中的心理感受的词汇是“烦躁”、“无聊”和“压抑”。在问卷调查中,有这三种负面情绪体验的人分别达到了47.1%, 39.5%和 37.5%。只有36名参与问卷调查的青年工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感到了“舒服”,占8.6%。在访谈中,青年工人多次提到在工作中“心情不好”和“烦闷”的时候较多。
(二)麻木感强烈
很多工人反映,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就只有“麻木”的感觉了,有位年轻工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我们都成了机器人了,我不想做只和机器打交道的机器人!”
(三)不满足于目前的娱乐休闲方式,渴望更丰富、有意义的闲暇时光
青年工人普遍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非常无聊单调,没有意义。各厂的青年协调员通过对同伴的访问发现,青年工人不再仅仅满足于看电视、聊天、玩手机等自娱自乐的非商业性休闲活动,他们对于闲暇时光的享受已经迈向消费性、商业性休闲活动,比如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旅游、购物等。
(四)在工厂管理中容易被忽视
青年工人们认为在企业或工厂目前的管理中,更多还是从企业或工厂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员工角度出发,青年工人往往处于一种“被管理”的地位,更多的是“听从和服从”,很少有机会参与管理。他们很难有机会参与和表达自己,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很多青年工人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工厂中根本得不到重视。
3 、生活态度、主要期望及人生抱负
(一)生活态度和主要追求
“后80”青年工人认为他们是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代,有更加强烈的自尊需求,普遍渴望自立、追求自主、向往自为。这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后80”青年工人希望生活得更加自我,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体面而有尊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无须看他人的脸色行事。他们渴望自立,希望自己独立而不依赖家庭;他们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过上富有、轻松、安逸而又体面的生活,无须为生计而苦恼。
青年工人普遍的生活愿景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普遍希望把家安在城里,不希望自己早婚,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再愿意多要孩子,不希望用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二)最普遍、最突出的现实期望
“后80”青年工人的现实期望是多方面的,提高薪资水平和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是两项普遍的需求。增加工资是最他们关心和最想表达的话题。他们认为工厂应该根据劳动表现给自己相应的报酬,希望获得公平公正的工资待遇。
青年工人普遍希望通过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实现自我发展,希望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希望得到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把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作为自我提升的首要途径。但他们实际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比例并不高,提供给他们的培训机会比较有限,涉及的内容也比较狭窄,形式比较单一,从中获得的真正有用的知识技能并不多。他们无法承担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和成本,加之时间工作长、劳动强度大,往往也缺乏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精力。
(三)职业抱负
“后80”青年工人普遍希望将来自己独立创业,比如当老板、干个体、做成功的生意人等,以过上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对如何实现自己“创业梦”往往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也较少有机会获得外部的实际支持和有效引导。他们往往从内心羡慕“老板”一样的生活和工作,但往往是空怀“创业心”,不知如何去实现理想。“老板”成为他们普遍追求的“成功典范或模板”。
4 、研究者眼中的“后80”青年工人
(一)群体特征
“后80”青年工人绝大多数具有初中以上教育水平(90.4%),绝大多数来自多子女家庭(88.7%),绝大多数未婚(92.3%),半数以上没有从事常规性的农业生产的经历,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外地务工。
(二)所处的管理环境
1.企业更加重视对年轻工人的管理方式,但管理整体仍显被动。
2.青年工人在企业或工厂管理中的参与有限,意见容易被忽略。
(三)在城市的基本生活状态
青年工人的“农业户口”身份导致其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地位,难以在城市找到“归属感”,使得其在获得社会支持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均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这主要体现在:
1.非常态的家庭生活,导致亲情支持的不足和缺失,部分青年工人出现情感冷漠和闭锁的现象。
2.渴望自由恋爱,但社会交往的狭窄和局限,导致真爱难觅,降低了其生活的幸福感。
3.工作中的竞争力和上升渠道有限,而又难以获得技术培训和创业支持。
4.难以融入当地社区,缺乏归属感,成为“都市外乡人”。
调查组给企业的几点建议
(1)设计一款让青年工人印象深刻的面试。
(2)为新进员工提供“新人待遇”,用关怀赢得青年工人的信赖。
(3)让一线管理者更加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工作环境多一些快乐元素。
(4)建立员工参与的多元途径,给青年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和自我实现的舞台。
(5)和谐企业或工厂与社区的关系,促进青年工人的社会融入,提升青年工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调研报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瑞联稚博儿童权利和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