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中,尽管毛纺织业的纤维用量所占比重不大,但毛纺织业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十五”到“十一五”,每年我国都要进口大量毛纺原料和机械设备,我们不但承接了全球毛纺工业的产业转移,而且还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毛纺织行业经历了由追求“量”到重视“质”的转变,任凭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毛纺织行业都能顽强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主动接受竞争洗礼。
“十五”期间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十五”期间,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环境的变化,毛纺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进一步转变,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毛纺工业逐步从低水平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注重内涵的集约化模式方向转变。
这期间我国毛纺生产能力逐渐从加工成本高的大城市退出,初级加工能力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中下游产品的生产能力向靠近市场的沿海地区转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显现,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及河北等地已经成为毛纺产品的主要加工基地,6个省市拥有的毛纺锭数量占全国毛纺锭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71%上升到2004年的84%。其中2004年江苏省毛纺锭数量占全国毛纺锭总量的比重超过了50%。2005年上述6个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总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86%、91%和91%。这表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相应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产业布局进行区域调整的同时,行业中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更新改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加工能力,提高装备水平,在精纺面料、毛毯、毛针织服装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规模效益型企业。这些企业具有相当的加工规模,装备和产品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行业的示范作用明显。在大企业集团不断壮大的同时,毛纺工业集中的省份还逐渐形成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这些产业集群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活力。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共同命名的7个毛针织服装特色城镇为例,到2004年底,7个特色城镇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年产各类毛针织服装约11亿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年销售收入420亿元,利润19亿元,从业人员46万人。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毛纺织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和重组,实现了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困难较大的国有企业逐渐退出,非国有经济成为毛纺行业的主体。
技术进步推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毛纺工业通过利用国债政策、引进外资、自筹资金等途径进一步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入。
2001年~2005年,毛纺织行业、毛针织行业更新改造投资分别为170亿元和30亿元,分别是上个5年的5.7倍和11.8倍。大规模的技改使得全行业的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来自海外的投资在带来先进设备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企业在进行硬件改造的同时,更加重视研发能力的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企业吸收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还充分利用国产羊毛资源,对异质细羊毛进行开发利用。
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自主开发出了将粗梳毛纺、精梳毛纺和棉纺的纺纱技术与设备有机结合的短纤维纺纱技术,可以加工长度在30~55毫米的短羊毛、羊绒、兔毛、棉、丝、麻等各种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的各种比例的纱线,纱线支数范围从16公支到110公支,最高可以达到140公支,可以生产粗纺、精纺面料和针织服装,极大丰富了毛纺产品的范围,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十一五”期间
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显现,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以产业集群和企业工业园区带动的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更加突出了行业特色。
在此期间,《毛纺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实施项目为毛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纺纱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推广面逐步扩大;充分利用我国特种动物纤维及其他天然纤维的资源优势开展的生产技术应用研究进一步深入,促进了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增强使毛纺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质量效益的提高成为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目标;清洁生产技术和低温、小浴比染色技术的研究、推广,使传统洗毛、染色、后整理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减少污染和排放,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适合毛纺工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的、具有行业特点的ERP系统和信息网络、营销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对提升我国毛纺工业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业内骨干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手段。
此外,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加快,到2010年,毛纺织行业更新设备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8.2%,高于纺织全行业1.7个百分点。落后产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退出市场,毛纺织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9.16万元/人.年,比“十一五”初期的2005年增长1.9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毛纺织行业还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副会长单位江苏阳光集团代表中国承担了ISO/TC38国际秘书处工作,成为国内首家由企业承担国际秘书处的单位;副会长单位鄂尔多斯(600295,股吧)集团提出并承担了IWTO羊绒羊毛起球测定方法标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针对进口澳毛质量下降,贸易纠纷难以解决的状况,毛纺织行业协会与澳方有关行业组织进行磋商,双方就建立两国行业组织和机构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解决问题的对话机制、维护双方合法利益、稳定羊毛贸易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