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用户企业有需求,而设备生产企业对这种需求或视而不见,或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设备生产企业同质化产品趋势愈发明显,虽然企业大打价格战,争抢客户,但用户企业却根本不买账。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状与我国纺机制造市场细分不够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在纺机制造领域,“小而精”往往比“大而全”更有竞争力。
纺机制造业与汽车等其他制造业不同,它的产品生产线更宽,产品类别和技术需求千差万别,比如,仅织机而言就包括无梭、有梭、喷气、喷水、剑杆等许多细分产品,而每一种产品又有几十种型号,这些细分产品由于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差别很大,通常很难共享一个或若干研发和制造平台。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一个纺机企业实际上很难形成覆盖面很广的产品线,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纺机企业虽然只通常专注于一个或几个最具竞争力的细分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却能呈现出很高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因。如德国赐来福在全自动高速气流纺纱机、特吕茨勒公司在长绒棉纺纱、多尼尔公司在喷气织机、巴马格公司在高速卷绕机、纽马格公司和吉玛公司在短纤维生产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是最好的事例。而我国一些纺机生产企业集团虽然可以提供全系列成套产品,但却很少有精品出现。
大至一个规划,小到一个目标,只有细分计划和步骤出台后,任务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这一点对于设备生产同样适用。
虽然国内企业产品细分有了一些起色,但在细分环节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笼统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上准备还不够,虽然我国现在许多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工业母机的水平恐怕未来几十年都无法和先进国家比肩。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不像有些行业那样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想要加工精度为+0.0001的制品,而你手头的机床能够达到的精度只有+0.1,那么你就必须要先设计一台精度为+0.01的机床,然后再用你手头这台精度+0.1的机床把它加工出来,再如此往复,直至达到要求。
其次,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技术环节的不足,还缺少一种坚守和沉淀。国外企业为了一种设备,可以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和改进,而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就有些急功近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