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审查更为严格
“服装企业IPO接连被否与‘服装’无关,应该是跟‘连锁’有关,”联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却认为,对于任何零售连锁的消费品牌企业上市,其真实性、规范性和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都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上市的壁垒和门槛也会越来越高,监管机构在这方面的要求远高于香港和美国。
李家庆本人对服装领域关注颇多,他此前投资了连锁经营的品牌女装拉夏贝尔和淘品牌女装七格格等。
有报道称,在2011年4月和6月进行的两期保荐人代表培训会议上,相关监管人士就对连锁经营类的企业重点关注,并保荐机构对于涉及经销商较多和较分散的连锁经营企业,不仅关注其前5名客户,且要利用信息系统等方式在尽职调查时调研80%以上的客户。对于这类企业的加盟商,保荐机构被要求尽量对每家加盟店核查,并关注其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事实上,由于涉及收入确认真实性的问题,监管部门对采用加盟、经销这两种模式的拟IPO企业审核口径趋严。
如果企业采用加盟方式,发审委要求核查并上报三年报告期、每一家加盟店的营收、净利等财务指标;如果采用经销模式,则需提供三年报告期、每一家经销商的终端客户明细。由于大部分服装企业涉及加盟或经销模式,上述审核新标准不啻于一场行业性“地震”。
同时,正在申报上市的服装企业募集资金的投向多集中在扩大产能和营销网络建设,很多服装企业上市之后,终端渠道扩张过快,营销网络扩大,但由于单店效益低而平均收入下降,已经让人产生募投资金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的疑问。
另外,纵观几家被否的服装企业,其营收多在几亿到十亿之间,利润多为几千万元,规模并不是很大。
规模不够大,也许是他们被否的一个原因。李家庆觉得,尤其是中低端价位、面向大众市场的服装品牌,上市前的理想状态是,其一,上市前后有几亿或过10亿的销售,有过亿的利润;其二,网络覆盖足够广,是一个相对全国性的品牌;其三,有较长的历史,能看得到内部运营效率是如何一步步提升起来的。
“这样的服装企业上市才比较让人踏实”李家庆说。
所以,在一位VC看来,这些服装企业上市被否,并非是证监会对这类企业上市的门槛提高了,而应该是“对连锁经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审查得更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