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蜂拥打造旗舰店
春节期间笔者去了香港,和大多数赴港的游客一样,购物成为这次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依笔者看来,内地人在黄金周选择出游,特别是对以购物为目的的群体来说,香港还是当仁不让的首选。龙年新春之际,当地的购物气氛十分浓厚,而这多半要归功于内地游客的购物热情。和往年一样,内地人的主要购物场所还是集中在海港城附近,几大奢侈品名店门前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较而言,中环一带反而冷清一些。
此行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各品牌商家的促销力度明显加大。在我们印象中,春节期间(每年的2月初)往往已经进入了商家促销期的尾声。但今年商家的促销力度要比往年大很多,包括意大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或许与2011年秋冬销售季全球经济的颓势有关。据我观察,由于大环境的低迷,各品牌去年的销售额明显下滑。在九十月份这样理应是销售旺季的时节,很多一线服装品牌的销售额却下降了30%。销售情况的下滑造成了库存的大量积压,所以,为了缓解2011年秋冬季的库存压力,今年年初以来各大品牌打折力度不断提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春节。不过,我发现各品牌的“价签价”并没有出现大幅的波动,只不过促销的力度更大了。
近期,笔者到迪拜、意大利旅行的时候,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国际一线品牌加快了开设大型旗舰店的速度。两三年前,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舍得花费精力与成本开旗舰店,即使是一般规模的品牌店也不是在每个城市都有。而现在,香港的中环、尖沙咀两大商圈都云集着各个品牌的旗舰店,像这种动辄三层楼、建筑面积达400~500平方米的旗舰店并不鲜见;迪拜阿联酋商场(MALL OF THE EMIRATES)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的专卖店还首次在店内设置了Family room(家庭房),有点像宜家的游戏室或麦当劳的球池,能为带着孩子一起购物的消费者提供悠闲的购物环境。
在最知名的购物胜地开设最奢华的旗舰店,这似乎已成为各品牌间的默契,进一步演化成有几分固定的模式:一个城市有一家旗舰店,然后再散布几个该品牌的常规店,以此来树立品牌地位和品牌形象。
观察感言:国际奢侈品品牌的扩张模式给人以启示,反观国内渴望跻身一线的服装品牌,是否也应当将重心放在宣传或者销售触角延伸上呢?我认为目前他们最需要做的是:界定自己的品牌定位是什么,目标客户群是什么,是不是要定位在国际一线品牌上。而在此过程中,这些品牌还需要抱着比较理性的心态,将侧重点放在给消费者带来有价值且价格合理的产品。或许这样说有些保守,但我认为国内品牌的一线之路还在探讨之中,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了,消费者在高端品牌定位间的对比可能就会导致消费转移。
对国内做欧洲高端纺织品的企业来说,未来可能还是会关注高性价比的产品。今年,我们会新引进一个意大利面料品牌:比埃拉世家。这个品牌是以创新型的设计、意大利生产的质量保证为优势,以一个更加合理的价格在市场推出,不会过度放大品牌的附加值。我想这一类产品在未来可以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同。 (作者系北京意厉维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观察员角色:高校学者 地点: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