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早年的“东锭西移”不同,在新一轮纺织产业转移中,纺织企业并非是简单地产能搬家,也不仅仅是利用中西部地区的原料和人力资源,而是在转移的过程中,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提升。
近几年,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取得初步成效,中西部地区产值规模快速增长,纺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所改善。东部地区优势企业通过转移投资,在更大范围内提高了资源配置能力,为东部当地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空间。
高起点进行转移
促进中西部快速发展
从当前产业转移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都能做到高起点建设新项目,舍得花钱引进先进设备。但由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与东部地区,不论是产业配套设施水平,还是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都有待加强。
华芳集团董事长、总裁秦大乾认为,产业转移不是转移落后产能,而要充分结合我国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大趋势,通过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实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的目的。
遵循这一思路,华芳集团实施的四个大型纺织工业园项目都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新上项目与淘汰落后的统一,保持集团棉纺产能略有增长;二是坚持产业转移与装备升级和产能整合的统一,通过提升装备档次、优化生产工艺和强化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3年,华芳集团在山东夏津投资建设华芳夏津工业园。截至2011年,已形成了6个棉纺车间、1个织布车间、45万棉纺纱锭、350台喷气织机的规模能力,装备了F1508细纱机、德国苏拉气流纺机、意大利自动络筒机和日本丰田织机等高档纺织设备,可年产各类精梳棉纱8万吨、棉布3500万米,加工棉花1万吨以上。
2006年,华芳集团集团又挥师西进,在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型棉纺企业。目前已形成24万环纺纱锭、2880头气流纺的规模能力,全面装备了清梳联、1520(带自动落纱装置)细纱机、日本村田托盘式全自动络筒机、进口立信蒸纱机等国内外高档纺织设备。该项目是中国纺织产业升级和存量西移背景下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装备档次最高的纺织项目。
2010年9月,华芳集团在河南省修武县工业集中区投建华芳修武纺织有限公司。该项目全部采用行业一流的纺织设备,清梳联配备了格拉夫针布,精梳机配备了德国施尔锡林,以及日本村田NO21C无纱库自动络筒机,装备档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4月,华芳集团又投资25亿元,在安徽省五河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总规模41万纱锭的大型棉纺项目。项目全面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纺纱设备组合,其中核心设备采用世界一流的细络联。
“相对于直观的规模经济优势,我更看重的是企业装备档次、运行质量和发展后劲的稳步提升。”华芳集团董事长、总裁秦大乾表示,通过向中西部转移,华芳集团不仅充分利用了产业承接地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更实现了以转移促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2006年,华孚拉开了西进战略,重点在新疆布局。“每一次产业转移都是一次产业升级”,这是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对产业转移的理解和指导思想。
华孚进行产能转移、产能整合时,总是把它当作一次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设备升级的好机会。华孚重视环保节能和低碳减排的时代要求,结合新疆劳动力水平,积极开发和实施高效色纺和柔性色纺新工艺,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工艺及设备,提高自动化、连续化,降低万锭用工人数。华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清钢联、(自调匀整)并条机、精梳机、全自动络筒机、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了智能化的纺纱生产。
华孚将在新疆纺织工业城建设新型高效色纺纱的华孚色纺工业园定位为“具有高新、环保、节能和高附加值的现代纺织生产基地”,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效色纺工艺、生产设备及信息化控制系统,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国家级的产业转移样板工程”。该项目一期12万锭目前已试投产。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华孚将在新疆形成纱锭120万锭,染色10万吨的生产规模,同时配套污水处理、热电能源等。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认为:“新疆投资成功了,我们才有资格进行国际化投资。”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认为,低水平地将现有产能转移或传统产能重复建设只能凭借中西部的区位优势获得短暂的竞争优势,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如意集团在中西部的投资项目都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项目。
2005年4月,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在成功收购原重庆海康纺织集团的基础上,组建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要求,如意淘汰老厂6万锭落后纺纱生产线和2000万米落后织布生产线,新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大型紧密纺产业基地。
2010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精神,如意在收购原新疆八一毛纺织厂的基础上,投资兴建“如意纺”产业化示范基地、超细毛羊研究院。此外,如意集团还在新疆石河子投资兴建年产600万米高档精纺呢绒项目、配套建设年产150万套高档西服项目、年产3000万米高档色织布项目、配套建设1000万件高档衬衫项目、设立国家级超细毛羊研究院共5个项目。这些项目代表着国际纺织产业发展方向,能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防止产业空心化
东部地区推动转型升级
“十二五”规划指出:“东部地区要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时尚化、差异化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现有纺织产业水平。”
然而,在近年来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沿海地方政府视纺织行业为夕阳产业,一味排斥,甚至不顾经济发展规律,主观强行转出,造成东部沿海纺织产业严重的空心化。
为此,今年3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建议:支持鼓励东部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纺织总部基地,培育建设全球或区域性纺织服装时尚创意中心、营销中心、贸易中心、品牌中心,以贸易、商业流通带动周边地区和全行业的生产制造。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提升东部地区本身产业,上海纺织可以说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近年来,上海纺织下属的纺织厂大多迁到外地。
自2004年底开始,上海纺织集团公司实施战略转型,坚持“科技与时尚”的发展理念,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求发展,明确了“顺应大势、以退为进”和“保留精华、集中做优”的发展方针。
公司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着力推动制造业向科技纺织、绿色纺织、高附加值纺织转型,形成了与国家产业政策匹配、与城市发展合拍的高端纺织的雏形。公司重点发展汽车内饰等产业用纺织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成为奔驰、宝马、菲斯克·卡玛跑车等高档轿车的配套商;船布、沼气膜结构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国内膜结构和柔性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占据了龙头地位。
公司积极培育新型功能性化纤,投资兴建的特安纶和里奥公司成为世界唯一一家生产芳砜纶纤维和Lyocell竹纤维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上海纺织集团还努力打造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纺织服务业,推动集团产业重心由制造业向后续服务价值链延伸,逐步实现从纺织制造业为主向国际贸易、品牌营销和时尚产业等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集团服务业比重目前已提高到80%。
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于2007年8月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成立了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粘胶纤维的生产销售,并配套热、电、水的技术开发。同时,为实行产业转型升级,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主导产业上游原料供应,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外资企业并购。 2011年2月1日,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支持下,公司在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区位条件非常优越的加拿大,全资收购了加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原为富丽达的供货商之一,走出了境外资源型收购的关键一步,确保了浆粕原料的保障供给,破解了资源瓶颈,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