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通标识企业建站服务! | 手机浏览 | 订阅 | 关注微博 | 关注微信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浙江筹建文化遗产生态园 继续传承桑蚕丝织技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17   浏览次数:819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1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保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浙江正规划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弘扬、振兴,让中国蚕桑丝绸文化走向世界。”

浙江筹建文化遗产生态园 继续传承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1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保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浙江正规划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弘扬、振兴,让中国蚕桑丝绸文化走向世界。”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文化传遍世界,输往欧洲的中国丝绸成为18世纪欧洲社会“中国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1977年至今,中国丝绸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古富饶甲天下的江南水乡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蚕桑丝绸产区。江南水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先进的育桑、养蚕、缫丝、丝织技艺,成就了浙江“丝绸之府”这一千载美誉。

而蚕桑丝绸作为当地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到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据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杨新平介绍,每年清明的“轧蚕花”,头上插戴艳丽蚕花的蚕姑蚕娘从四乡八村汇集到浙江南浔、桐乡、德清一带,祭拜蚕神、祈求蚕茧丰收。而“扫蚕花地”则是每年春节过后,蚕农请艺人到家里演唱马头娘的故事,禳灾驱邪保佑蚕茧丰收。

赵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桑园面积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加上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上升等原因,目前桑蚕的生产已逐步向中国西南地区转移。在他看来,“东桑西移”虽然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利的,因为中国蚕桑丝织文化将失去传统和文化的根基。

为进一步保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2011年,从浙江海宁市盐官到长安的38平方公里上,一个《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开始被规划和建设。

据了解,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有较大规模的蚕桑文化生态园,不仅能全面保护、研究、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也将带动周边种桑养蚕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目前中国茧丝绸业的发展环境

当时参与专家论证的国家商务部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朝胜也认为,该生态园项目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相结合,“是有生命力的。”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丰此前也提出,要维持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化,还应与丝绸生产机构、设计院校合作,建立“丝绸文化创意园”。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推动蚕桑丝织产业升级走向国际,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 据悉,日前150幅反映栽桑、养蚕、缫丝、制绵、织绸和民俗活动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正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旨在让人们了解江南水乡至今还保存着的传统蚕桑丝绸生产技艺和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有利于推进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保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2035413号
2009-2020 广州奔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大布料|中大布市|布料批发|布匹市场|广州纺织|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网
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