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通标识企业建站服务! | 手机浏览 | 订阅 | 关注微博 | 关注微信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纺织产业:“出口转内销”的无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5   浏览次数:1366
  2011年四季度,国内纺织市场总体景气度不高,多数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整个产业链经营气氛持续低迷,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2011年四季度,国内纺织市场总体景气度不高,多数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整个产业链经营气氛持续低迷,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造成纺织企业产销率难以提高,库存积压愈演愈烈,部分企业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低价抛货以争夺市场和换取流动资金。另外,由于当时临近年底,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开始限产、停产,做着提前放假的打算。

  分析四季度纺织产品行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出口订单大幅减少,造成大量外销产品转销国内,使得内销市场竞争加剧,最终酿成量价齐跌的熊市。部分以外销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外贸订单逐步减少,尤其是下半年订单量减少在50%以上,并且外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加挑剔,使得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去年以来外贸接单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对纺织品服装需求减弱。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美国从全球进口棉制品数量同比下降12.27%,其中从中国进口棉制品数量同比下降17.56%,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二是国外低价棉花及棉纱对国内纺织企业的冲击。目前国内棉花与国际棉花价格存在着1000~2000元/吨的巨大差距,加之印度、巴基斯坦的大量低价棉纱充斥市场,使得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受挫。国家对棉花的托低价是把双刃剑,在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生产经营环节费用不断上升,纺织产品成本逐渐筑高,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使得原本就不足的订单更加稀少。

  四是多年来国内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仍是靠低成本的产品数量取得市场份额,一些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由于技术瓶颈制约而没有能力接单。长此以往,形成了目前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技术上不过关没法接单;低档次的产品,成本上承受不了没法接单的双重尴尬。

  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行业深受其害,其结果是成交量明显萎缩,继而是成交价格不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纱线出口量下降8%,针织、梭织服装的出口量也大幅下降11%。

  2011年四季度期间,粘胶短纤价格下降3850元/吨,跌幅高达19.4%;人棉纱价格下降4200元/吨,降幅17.4%;人棉布价格下降0.4元/米,降幅7.3%,可以看出人棉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涤纶短纤、涤棉纱和涤棉布,分别下降1750元/吨、1600元/吨和0.4元/米,降幅分别为13.1%、6.8%和6.3%。而棉花、纯棉纱和纯棉布价格分别下跌820元/吨、2200元/吨和0.2元/米,降幅分别为4.1%、7.9%和3.3%。

  显然,纯棉产品价格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可见国家对棉花价格的托底政策功不可没。众所周知,受临时收储价19800元/吨保底托市影响,近几个月以来国内棉价有所回升,并保持在19000元/吨~20000元/吨之间,没有继续下滑,对棉纺织市场行情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虽然外贸形势异常严峻,但是国内的终端消费还是十分乐观的,国内纺织品服装价格大幅增加。终端市场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给予当前低迷的纺织生产领域正面鼓舞,并且对抑制行情剧烈下滑的作用不可小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2035413号
2009-2020 广州奔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大布料|中大布市|布料批发|布匹市场|广州纺织|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网
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