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需要多少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参与项目建设?”福建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京在介绍完由植物淀粉“变”成纤维的新型纺织材料技术后,台下的观众就迫不及待地抛来一连串的询问。这是5月29日在福建长乐举行的非棉纤维研发与应用对接会上的一个镜头。
2011年以来,在国内棉花价格起伏不定的背景下,棉纺企业应用非棉纤维的数量逐渐上升。如何应用和开发非棉纤维,提高我国棉纺企业的竞争力,也正成为这些企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等均成为非棉纤维应用的优秀企业。
棉纺企业越来越多地应用非棉纤维,关键在于化纤企业新技术的突破。在技术突破方面,福建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石狮祥鸿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是典型代表。
“既能提供化纤原料难以匹敌的天然手感和悬垂性,又克服了传统氨纶面料弹性回复性差等缺点,给面料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张连京说。位于福建泉州的福建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舒弹丝无疑是科技助力的典范。他们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开发并获得杜邦的独家授权,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研发、生产出源自于玉米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新型纤维。这是当前世界唯一一种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弹力短纤维。
“福建长乐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就是靠技术创新才逐渐壮大成为长乐纺织化纤业中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总工程师谢云利说。据了解,2002年创办华源纺织时,因企业生产大众化的涤纶产品,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企业生存困难。为此,他们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华源纺织还与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远红外线(纳米级)蓄热保温差别化纤维纱线,2005年开发了吸湿排汗差别化纤维纱线,2006年开发了阻燃差别化纤维纱线等,他们研发的黏胶纤维纱线投放市场后,同类产品比其他厂家每吨价格高300多元,仍供不应求。
“如此热衷新技术,是因为这些年来,这些企业尝到了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甜头。非棉纤维自主研发应用成为关键因素,并使企业在逆市中保持了稳步增长。”福建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陈木珠说。
看到同行们尝到了甜头,众多纺织企业也纷纷效仿,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相继成立。目前,福建长乐的纺织企业中,有7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7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使福建长乐纺织业的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日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全国10家非棉纤维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其中,长乐的纺织企业占4家。
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长乐纺纤业也独步于目前疲软的化纤市场,逆市上扬。一季度,长乐纺织业产值184.78亿元,增长30.2%,其中化纤业增长30.2%,染整业增长18.2%。
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长乐化纤企业正在逐步增资扩产。目前在建和近期将要建设的主要投资项目共有79个,总投资360亿元。
在涤纶生产方面,长乐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涤纶短纤年产能15万吨,长丝年产能40万吨,切片年产能5万吨。目前主要投资项目有鑫东华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连续柔性改性聚酯直接纺长丝、福建长乐市山力化纤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年产60万吨熔体直纺涤纶长丝、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三期年产50万吨差别化涤纶化学纤维扩建等5个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长乐采用熔体直纺先进工艺生产的涤纶长丝年总产能将达150万吨,约占全国此类工艺总产能的12.5%。
在锦纶生产方面,长乐现有规模以上锦纶企业12家,锦纶民用丝年产能50万吨。近期主要投资项目有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差别化超细锦纶纺丝项目,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年产10万吨锦纶聚合切片项目,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锦纶项目,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锦纶丝、18万吨锦纶聚合切片、4万吨氨纶项目等11个项目。这些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长乐民用锦纶丝年产能将达到74万吨,锦纶切片年产能将达到4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生产基地。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