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集中精力作了一项关于当前浙江经济面临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出路探讨的研究课题,不经意中就把浙江与邻近的江苏作了番对比,尽管触及的也许仍是皮毛,但两省的现实差距已让人觉得无法轻松。
翻了两省统计年鉴才回想起,江苏原来也曾经是一个纺织业大省。十年前,江苏与浙江基本上还是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的。2001年,江苏省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是1350.5亿元,浙江是1072.9亿元。到2010年,江苏省纺织业规上企业总产值是5962.5亿元,浙江是5574.7亿元。看似两省差不多,纺织业在同步发展,其实差别大着呢。
十年前的江、浙两省主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排名中,纺织业均为产值排名第一的行业。2010年,江苏省纺织业排名已掉到了第七位,浙江省纺织业仍是第一位。十年来,江苏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更快,产值均迅速超过了纺织业,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第三位跃升到了第一位。而浙江,纺织业"霸主"地位没受到任何挑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甚至从第六位后退到了第七位。
再来看县域经济结构也是如此。杭州市萧山区是浙江县域经济多年来的"旗帜",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53.20亿元,在省内难逢敌手。但是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这些年来,萧山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是传统产业特别是八大高能耗产业,其中尤以纺织业居首。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分析,萧山纺织业、造纸等八大高能耗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58.7%,对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95.3%。
所以一旦让萧山去跟江苏省几个经济强县比,"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局面就非常明显了。2002年,萧山与江阴市工业总产值双双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1年江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萧山高出了1423.8亿元,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萧山高出了2822.65亿元。常州市武进区,多年来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落后萧山,2011年,其财政总收入已超过萧山,地方财政收入则接近萧山。
产业结构方面的落伍,直接影响了浙江省经济发展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市场经济先发优势,创造了连续二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这种势头到了本世纪初就已被江苏比下去了。对比江、浙两省从2001年到2011年的经济发展增速可以发现,除了前三年浙江GDP增速高出江苏,从2004年到2011年,江苏省经济增速均超出浙江。尽管这里面还有资源禀赋等其他因素影响,但是以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等为主的发展模式滞后肯定是最重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浙江人向来自豪的"人均GDP全国第一"荣誉也已被江苏抢去。2009、2010、2011年,浙江省人均GDP分别是44641元、51711元、58665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7%、9.5%、7.1%,同期江苏省人均GDP分别为44744元、52840元、61649元,增幅分别达到11.7%、12.0%、11.4%,势头惊人。浙江要想短期内再追上去,估计很难。
纺织业总体上的低成本、低效益、低附加值特征,决定了这种产业结构在抵御外部危机方面也是被动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出现,浙江纺织业大县绍兴县便接连爆发了一系列纺织企业倒闭风波,从江龙控股到旺家纺织、二毛纺纱、二毛纱业、宏兴纺织、宏兴莎美娜服饰和宏利纺织等一批企业接连倒下。由于江龙控股在海外上市挂牌"中国印染",当时一倒闭,搞得海外人士还以为中国纺织业全完了呢。
当然,纺织业里面也有高新技术,也可以转型升级,不能简单认为是夕阳产业。但是对比浙江、江苏两省近年来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我们还是不得不认可邻居确实做得更好。"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005年1.22%,2010年1.82%。江苏省R&D经费占GDP之比,2009年已超过2%,为2.04%,2010年为2.1%,2011年达2.2%。
今年以来,包括浙江在内的一些地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但是,"稳增长"不应成为阻碍各级政府淘汰落后、拖延实施"腾笼换鸟"的理由。无远虑,则必有近忧。浙江要布局新的发展优势,必须从长远着眼、从近处着手。
作者:胡作华,新华社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