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一”儿童节临近,各地的质监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就会突击检查一批童装品牌,然后公布抽查结果,而这些结果总是让人触目惊心。例如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47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63种童装进行比较试验,发现33.3%的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上海市质监局集中公布所抽检的儿童衣鞋等质量报告中,包括Disney(迪士尼)、ZARA等品牌童装均被检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童装不合格率18.2%;广州质监局对管辖范围内的童装进行检查,逾一成童装抽检不合格;长春工商局抽取儿童服装61个批次,有10个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3.6%……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全国各地都有检测不达标的儿童服装,只要抽检了,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抽检结果是全部合格。童装质量安全堪忧,各种危害健康的有毒物质正通过“问题童装”渗入婴幼儿幼嫩的皮肤,“毒手”正伸向孩子。
从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相关部门在儿童节之际调查并曝光童装质量问题,体现了职能部门的责任担当。但是广大消费者质疑,有毒童装及其他劣质儿童用品的危害时刻存在,为何每每等到儿童节之际才监督曝光呢?监管的常态化不足,“临时抱佛脚”的运动式执法,其监督效果可想而知。而监管部门公开表示,童装质量上不去,是因为至今童装生产企业仍无准入门槛,本部门只能依法对不合格童装的生产企业严格“后处理”,不断加大对不合格童装的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力度,但要做到提前防范,难度不小。
童装企业也为自己喊冤。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童装面辅料市场已经不能满足童装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次童装抽检结果表明,大多质量问题都出在面辅料上,一是释放甲醛含量超标;二是色牢度差;三是含有联苯胺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四是纤维含量标注与实际不符。
某些童装企业显然把矛头直指上游的面料和印染环节,因为检测的色牢度、游离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都是印染过程的残留物。印染企业则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环保合格产品,如果童装企业采购绿色环保面料,确保无毒害、无污染,就不会出现被抽检不合格的问题。
一方面童装抽检合格率多年一直在低位徘徊;另一方面各环节各部门又觉得自己是代人受过,问题不在自己这里。退一步想,假如印染企业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环保的染料、助剂,加强质量管理,那么就能保证所有出厂的面辅料都合格且环保。假如童装企业不是一味地压缩生产成本,都采购合格的面辅料,并按规定送有关部门检测,那么生产的童装色牢度、游离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就不会出问题,质监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抽检的童装产品将基本都是合格的。假如相关部门能早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相关标准,那么“问题童装”也不会频频在上市后因质量问题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随着李宁、报喜鸟、太平鸟、美特斯·邦威等众多产业大鳄进军童装行业,童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惨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国际童装发展的新潮流,重视环保健康成为童装发展的一大方向。新型面辅料当前不断被研发推出,代替了过去单一的花布、涤棉、灯芯绒等产品而成为主流面料,抢先采用绿色环保面料,确保无毒害、无污染,应该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